他挨个儿点下去:绣月给石碑描金镶边,庖丁管着大伙的吃食,修远备着修补的工具,风衍去选刻碑的场地,伶华把《史记》里的故事编成小调,让刻碑的人不犯困,画遥先画出所有碑文的样稿。
画遥:(突然举手)门主,我有个主意!咱们把刻碑的过程画成图,跟石碑一起传下去,让后人知道,这些字是怎么从石头里长出来的——
伶华:(接话)我再把画编成戏,走到哪唱到哪,让老百姓都知道《史记》里的英雄好汉!
铁山:(嚷嚷)那我把錾子也留一把,让后人看看咱们工艺门的铁活有多硬!
玄渊看着他们笑作一团,晨光落在每个人脸上,像镀了层光。他想起刚建工艺门的时候,有人说工匠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的憨货,可此刻他分明看到,这群“憨货”眼里,藏着比星辰还亮的光。
场景二:刻碑场·月中
【场景】 开阔的场地上摆满了青石板,月光洒在石面上,像铺了层霜。石夯光着膀子,正用錾子刻“陈胜吴广起义”,铁山蹲在旁边,给他递新锻的刻刀,火星子溅在两人脸上。木禾抱着块新石料,跟绣月争论碑边该刻灵芝还是祥云,庖丁端来一筐热胡饼,烫得直搓手。
石夯:(刻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突然停手)这话真提气!我爹说当年他爷爷就是跟着起义军打仗的——
铁山:(咬一口胡饼)那更得刻深点!让后人都看看,咱们老百姓骨头有多硬!
绣月突然“哎哟”一声,手里的金线断了。画遥正趴在地上画石夯刻碑的样子,闻言抬头:“怎么了?”
绣月:(指着碑角)我想绣只凤凰在这儿,可总觉得不对劲……
风衍拿着罗盘走过来,围着石碑转了转:“缺股人气。你看,这碑刻的都是天下人的故事,得有烟火气才行。”
庖丁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上次我做胡饼,撒了把芝麻,看着就热闹。要不咱们在碑角刻几个芝麻?”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笑翻了。石夯笑得手里的錾子都掉了,铁山笑得直拍大腿,绣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庖丁哥,你就知道吃!”
伶华:(突然唱起来)芝麻香,饼儿甜,刻进碑里香千年——(唱着唱着自己也笑了)
玄渊站在不远处,听着他们的笑闹,月光落在他肩头。他想起司马迁先生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此刻突然懂了,所谓“变”,不就是一代代人,用自己的手艺、笑声、甚至一点点小迷糊,把日子过成传奇吗?
场景三:石碑成·黎明
【场景】 第一百块石碑刻成了,众人围着石碑,谁都没说话。石碑上的字在晨光里泛着光,像活了过来。画遥的《刻碑图》铺在旁边,伶华的戏文唱本放在图上,铁山的錾子插在旁边的土里,绣月的金线缠在碑顶的木架上。
修远:(突然小声说)我昨天修好了一块碎瓷,拼起来是只仙鹤。要不……咱们把它嵌在碑座里?就当是咱们给后人的小礼物——
石夯:(点头)好主意!让后人知道,不光史书里有故事,咱们工匠的手里,也藏着念想。
玄渊走上前,指尖抚过石碑上的字,冰凉的石头里,仿佛能摸到千年前的心跳。他想起司马迁先生狱中写史的模样,想起眼前这群弟子白天刻碑、晚上拌嘴的样子,突然明白,所谓人族气运,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就藏在这些字里,藏在錾子与石头的碰撞里,藏在嘻嘻哈哈的笑声里。
铁山:(突然大喊)咱们喊个号子吧!就像打铁时那样!
不等玄渊说话,他已经先喊起来:“工艺门——”
众人齐声应:“刻春秋——”
“传后世——”
“聚人心——”
喊声震得晨露从树叶上掉下来,惊起几只飞鸟。玄渊看着他们,突然笑了。他知道,这些石碑会被岁月磨蚀,可刻在石头里的念想,会像种子一样,在后人心里发芽。
《工艺门刻石歌》
工艺门 无名
凿开青嶂取云根,百匠齐鸣动汉魂。
铁笔皴开三古史,石痕深锁九州恩。
锤声敲落星垂野,线脚勾连月叩门。
笑里藏锋刻秦汉,憨中带痴镂乾坤。
一碑立处烟尘定,千载传时气韵存。
莫道匠人心最朴,字间犹见万邦奔。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艺之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