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监丞走后,众人都笑了。石头挠着头问:“班头,啥是‘氐宿’啊?跟虫眼有啥关系?”木勺拍了他一下:“笨!就是老墨编的说法,不然苏大人能放过咱?”】
宫束班:(笑着瞪了木勺一眼,却从怀里掏出块肉干,掰成两半分给两人)别瞎琢磨!赶紧把夯土杵扛过来,今日得把地基夯实了,明日好搭木架。老墨说了,这明堂的地基,得能扛住百年风雨,咱可不能砸了宫束班的牌子!
【众人应和着,石头扛着夯土杵跑得飞快,木勺偷偷把小木人藏进工棚的梁上,麦叔则哼着小调,开始往地基缝里抹糯米灰浆,还不忘在灰浆里画了个小老虎——他说这样能镇住土里的“潮气”,让地基更牢。】
第二幕:木架错榫卯·龟甲定乾坤
场景二:明堂木架施工现场 - 半月后·午 - 外
【地基已夯完,十几根朱漆木柱立了起来,正搭顶层的“斗拱架”。木架纵横交错,像只展翅的大鸟,工匠们在架上爬来爬去,递着木料。】
【宫束班站在架下,仰头看着木勺在架上装斗拱。木勺手里拿着个“半榫”,往卯眼里塞了半天塞不进去,急得满头汗。】
木勺:(探出头喊)班头!这卯眼太小了!是不是老铁打凿的时候没留余量?我看他昨天跟我吵架,准是故意的!
【老铁在另一根木柱上,听到这话立马探出头:“你小子少胡说!我打凿的榫卯,连老墨都夸过!准是你装反了,把‘阴榫’当‘阳榫’了!”】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石头在架下举着根木料,急得直跺脚:“你们别吵了!我胳膊都举酸了!班头,要不我上去看看?我摸一摸就知道对不对!”】
【宫束班刚点头,石头就像猴子似的爬上木架,凑到木勺身边。他闭着眼睛,用手摸了摸榫卯,又摸了摸木料的纹理,忽然开口。】
石头:(肯定地说)木勺,你把榫头转半圈!这木料的“顺纹”得对着南边,不然榫卯合不上。老铁没弄错,是你装反了!
【木勺将信将疑地转了半圈榫头,“咔嗒”一声,榫卯果然严丝合缝。木勺脸一红,小声道:“算你厉害……下次我不跟你抢肉干了。”】
【宫束班松了口气,刚要坐下喝口水,阿福又跑来了,这次还带着个坏消息。】
阿福:(喘着气)宫班头!苏监丞说……说钦天监来了人,说咱这木架的“朱雀位”歪了,要是不调整,往后聚气的时候,气运就会漏进洛河!
【众人都慌了,老墨却依旧淡定,从怀里掏出龟甲,放在阳光下。龟甲上的纹路在光下映出影子,正好落在木架中央的“天心柱”上。】
老墨:(指着影子)别怕。钦天监说的“朱雀位”,是按“井宿”定的,可今日“井宿”被云挡了,他们测偏了。你们看,龟甲的影子对着天心柱的第三道刻痕,这才是正位。把西南角的木柱往南挪三寸,就对了。
【宫束班赶紧让人挪木柱。刚挪好,钦天监的一名小吏就来了,拿着个“窥星镜”对着木架看了半天,最后点点头。】
钦天监小吏:(对着宫束班拱手)宫班头好本事!刚才监正大人看错了星象,让你们受惊了。这木架的方位,比钦天监算的还准,往后聚气,定能顺顺利利。
【小吏走后,苏监丞也来了,这次没带《考工记》,反而拎了个食盒。】
苏监丞:(笑着说)宫束班,之前是我太较真了。陛下听说你们赶工期辛苦,赏了些肉脯和米酒,你们分着吃了吧。对了,明日要装“承露台”,可得仔细些,那露台是聚气的关键,不能出岔子。
【宫束班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油亮亮的肉脯,还有两坛米酒。石头眼睛都亮了,伸手就要拿,被木勺拦住:“先给老墨和班头!老墨天天熬夜看星象,班头嗓子都喊哑了!”】
【老墨接过肉脯,却没吃,掰了一小块递给石头:“你小子力气大,多吃点,明日扛承露台的石板,还得靠你。”宫束班则把米酒分给众人,自己只倒了小半杯,看着木架上的工匠们,嘴角露出笑容——这木架,一根柱一根梁,都是他们这群“憨货”用手搭起来的,比什么都踏实。】
【夕阳西下,朱漆木架在余晖里泛着暖光,远处的灵台隐约可见。老墨望着灵台的方向,小声道:“灵台聚天之气,明堂聚地之气,两气相合,才能汇入九州鼎。咱这明堂,可得比灵台还牢,不然对不起天下百姓。”】
【众人都没说话,却都握紧了手里的工具——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国运”“气运”,但他们知道,这明堂建好了,皇帝能好好祭祀天地,百姓就能有好收成,这就够了。】
第三幕:承露聚气·鼎纳山河
场景三:明堂顶层·承露台 - 一月后·晨 - 外
【明堂已近完工,顶层的承露台格外显眼。露台中央立着根丈高的青铜柱,柱顶是个莲花状的“承露盘”,盘下刻着二十八星宿的纹路。露台四周的栏杆上,缠着红绸,挂着铜铃,风一吹,铃响清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