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笑得直不起腰)王屠户,石头在学巴渝舞呢!你看他刚才那一下,是不是比你说的还威风?
王屠户:(凑过来看,忍不住笑)就这?我上次在县城看见的巴渝舞,人家舞者踩着鼓点,手里拿着矛和盾,跳起来“呼呼生风”,哪像石头这样,摔得屁股都快开花了?
李婶:(也走了过来,看到石头坐在地上,笑着说)石头啊,你这舞跳得可真热闹,我在街那头都听见动静了。是不是老木教你们的?
老木:(连忙走出来,有些尴尬)李婶,别听他们瞎闹,这几个憨货闲得没事干,拿学舞当幌子偷懒呢。
石头:(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我没偷懒!我就是想学会巴渝舞,以后咱们宫束班送货的时候,我跳着舞送,多威风!
阿竹:(小声提醒)石头,你上次送货的时候,把人家的门闩掉在半路,还没找回来呢,先别想威风的事了。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王屠户笑得最厉害,手里的肉刀都差点掉在地上;李婶捂着嘴笑,眼泪都快出来了)
王屠户:石头啊石头,你还是先把送货的活儿干好再说吧。我跟你说,巴渝舞可不是随便跳的,得有劲儿,还得有章法。当年我爷爷说,巴地的賨人跳这个舞,是为了鼓舞士气,打仗的时候跳,能让士兵们更勇猛。你这跳法,别说鼓舞士气了,能不把自己摔着就不错了。
小豆子:(好奇地问)王屠户,那你会跳吗?你教教我们呗?我们学会了,以后你家修门,我们免费给你雕个跳舞的图案!
王屠户:(摆了摆手)我可不会,我就看过几次。不过我听说,镇上的老秀才家里有本记载巴渝舞的书,你们要是真想学,不如去问问老秀才?
老木:(眼睛一亮)老秀才?就是去年让咱们修书房门的那个张秀才?他还懂巴渝舞?
王屠户:那可不!张秀才年轻时去过巴地,见过当地人跳巴渝舞,还特意记在了书里。你们要是能让他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还能学两招真本事。
石头:(立刻来了精神)那咱们现在就去找张秀才啊!我保证,学会了回来好好干活,不偷懒!
小豆子:我也去!我去帮你求张秀才,说不定他看我机灵,还能多教咱们几招!
老木:(想了想,点头同意)行吧,既然你们这么感兴趣,就去问问。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张秀才不愿意,或者你们学不会,回来就得乖乖干活,不许再瞎闹了。
阿竹:(有些犹豫)师父,那今天的活儿怎么办?张大户的柴门还没做好呢。
老木:放心,我先盯着做,你们快去快回,别耽误太久。
第三幕:秀才解惑传舞韵
【时间】中午午时,阳光正盛
【地点】张秀才家书房,屋内摆着书架,上面放满了书籍,靠窗的位置有一张书桌,张秀才正坐在桌边看书
(石头、小豆子、阿竹跟着老木来到张秀才家,老木敲了敲门,张秀才开门迎客,把他们让进书房)
张秀才:(笑着说)老木,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儿?是不是又有活儿要做?
老木:张秀才,这次不是来干活的,是这几个憨货,听说您懂巴渝舞,想来向您请教请教。
张秀才:(看向石头三人,眼神温和)哦?你们对巴渝舞感兴趣?这舞可是有来历的,当年巴地賨人助汉高祖刘邦打仗,就是用巴渝舞鼓舞士气,后来这舞慢慢传到民间,成了一种娱乐的舞蹈,但刚劲的本色还在。
小豆子:(凑到书桌前,看着桌上的书)张秀才,您的书里有记载巴渝舞的跳法吗?能不能给我们看看?
张秀才:(拿起一本泛黄的书,翻开)你们看,这里就记着巴渝舞的动作要领,“踏地为节,执兵起舞,左旋右转,刚柔相济”。意思是说,跳舞的时候要踩着节拍,手里拿着兵器,既要刚劲有力,又不能太生硬。
阿竹:(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那节拍是怎么定的呢?是不是像我们弹墨斗的声音那样?
张秀才:(笑着点头)有点像,但巴渝舞的节拍更复杂,通常是用鼓和钹来伴奏,鼓点“咚咚”响,钹声“锵锵”和,节奏明快,能让人跟着动起来。
石头:(着急地问)那动作呢?是不是像我刚才那样,拿着木柴挥来挥去?
张秀才:(忍不住笑)也不全是。你看,这里画着舞者的姿势,右手握矛,左手持盾,迈脚的时候要稳,转身的时候要快,不能像你刚才那样,脚下没根,容易摔跤。
(张秀才放下书,站起来,给他们演示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先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做出握兵器的姿势,然后左脚向前迈一步,右手“挥”出,左手“挡”在身前,接着右脚跟上,转身,再迈左脚,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章法)
张秀才:你们看,就是这样,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力度,但又要连贯,不能生硬。当年巴人跳这个舞,是为了展现勇气和力量,所以动作里要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