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酿事:宫束班椒酒记
人物表
- 老魁:宫束班主事,五十余岁,手糙话少,懂些古法营造,对吃食酒水有执念
- 小嘎:二十出头,手脚麻利,爱咋咋呼呼,总爱琢磨新鲜事
- 石头:二十岁,憨厚老实,力气大,干活认死理,是老魁的得力帮手
- 阿禾:十八九岁,心思细,会挑拣食材,跟着宫束班学手艺,负责打理杂事
- 曹府管家:四十余岁,衣着规整,说话客气却带着几分审视,奉命采买节礼酒
第一幕:寒舍闲叙,椒酒初提
【场景】许昌城外,宫束班临时住处,一处带小院的破旧民房。屋内摆着刨子、锯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墙角堆着几块待加工的木料。院中有口老井,井边放着两个木桶。冬日午后,阳光斜斜照进院子,几人围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小嘎(伸着懒腰,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老魁叔,这几日天儿冷得邪乎,活儿也少,总这么坐着,我骨头都快僵了!
石头(手里攥着块木头,反复摩挲):是啊,前几日给李大户修完门,这都歇三天了,再没活计,咱们的粮袋子都要见底了。
老魁(眯着眼晒太阳,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急什么?年关快到了,各家各户总要修修补补,活儿会有的。倒是这冬日里,少口暖身子的酒,总觉得缺点意思。
阿禾(抱着一摞晒干的草药,从屋里走出来):老魁叔,您又想喝酒啦?前几日买的那点米酒,早就被小嘎偷喝光了。
小嘎(挠挠头,嘿嘿笑):那不是米酒劲儿小嘛,喝着不过瘾。要是有上次喝的那坛烈酒,保管浑身暖和!
老魁(睁开眼,瞪了小嘎一眼):就你嘴馋。不过说起酒,我倒想起个古法,以前听我爹说,过年时喝的椒酒,驱寒还吉利,咱们或许能试试。
石头(抬头,眼里满是疑惑):椒酒?是用花椒泡的酒吗?那能好喝吗?花椒多麻啊。
阿禾(放下草药,凑过来):我好像也听过,说是用上好的花椒,泡在酒里,还要选特定的日子酿,过年喝了能祛病消灾。
老魁(点点头):没错。这椒酒讲究多,得用当年新收的花椒,挑颗粒饱满、颜色红亮的,还要用咱们自己酿的米酒当基酒,密封好了,搁在阴凉处存上些日子,喝的时候再加热,那滋味,绝了。
小嘎(一下子坐直身子,眼睛发亮):真这么好?那咱们赶紧试试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是酿好了,不仅自己能喝,说不定还能卖些钱,补贴补贴家用。
老魁(沉吟片刻):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这花椒得选好的,米酒也得重新酿,咱们这几天就忙活起来,看看能不能成。
石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我听老魁叔的!我去井边挑水,酿酒得用干净的井水。
阿禾(笑着说):那我去集市上看看花椒,顺便问问有没有好的酒曲。
小嘎(蹦起来,摩拳擦掌):我来劈柴!烧火酿酒,少不了柴火。
老魁(看着几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行,分工明确,咱们就试试这椒酒的手艺。
【场景转换】几人说干就干,石头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水桶撞击井壁发出“咚咚”的声响;小嘎拿着斧头在院子里劈柴,木屑飞溅;阿禾收拾好东西,挎着篮子往集市走去;老魁则在屋里翻找以前用过的酒坛,仔细擦拭干净。
第二幕:一波三折,酿酒趣事
【场景】三日后,屋内一角摆着几个干净的酒坛,地上放着酿好的米酒,正冒着淡淡的酒香。老魁、小嘎、石头、阿禾围在桌边,桌上放着挑好的花椒。
阿禾(拿起一颗花椒,放在鼻尖闻了闻):老魁叔,您看这花椒怎么样?我跑了好几个摊子,老板说这是蜀地来的花椒,味道最正。
老魁(拿起几颗花椒,放在嘴里嚼了嚼,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后舒展开):不错,够麻够香,就是这个味儿。接下来,咱们得把花椒炒一下,激发香味,还能去掉些潮气。
小嘎(主动请缨):炒花椒我来!我以前帮我娘炒过豆子,火候肯定能掌握好。
老魁(叮嘱道):火不能太大,得用小火慢慢炒,炒到花椒颜色变深,有香味飘出来就行,千万别炒糊了,不然酒就发苦了。
小嘎(点点头,拿起花椒往锅里倒,架起柴火开始炒。一开始还小心翼翼,可没过一会儿,就觉得火候太小,忍不住把柴火加旺了些):老魁叔,火太小了,啥时候才能炒好啊?
老魁(刚转身要去拿酒坛,闻到一股焦糊味,赶紧回头):坏了!火太大了!
小嘎(也闻到了焦糊味,慌了手脚,赶紧把锅端起来):哎呀,真炒糊了!这可怎么办?
石头(凑过来,看着锅里发黑的花椒,叹了口气):这花椒废了,咱们还得再去买。
阿禾(安慰道):没事,我再去集市一趟,这次我多买些,省得不够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