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食趣:宫束班戏闹观慈厨
第一场:许昌郊野桃林畔
【时】建安十三年暮春,辰时
【地】许昌城外十里桃林,林边搭着青竹凉棚,棚下摆着四张乌木案,案上散落着油纸包的蜜饯、陶壶盛的米酒。桃瓣随风落在案角,几只蜜蜂绕着案上的梅子酱打转
【人】
- 赵夯:宫束班班主,三十岁,络腮胡,穿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把铜柄小刀,正用手指沾着梅子酱往嘴里抹
- 钱二:二十岁,瘦高个,扎着歪发髻,手里把玩着一枚桃木枝,枝上还挂着半块啃剩的麦饼
- 孙三:十九岁,圆脸,穿补丁摞补丁的布衣,正蹲在凉棚下逗一只卷毛小狗
- 李四:二十一岁,背微驼,怀里抱着个布囊,里面装着宫束班的家伙什(铜锣、竹板),时不时探头往桃林外张望
- 左慈:八十余岁,鹤发童颜,穿素色道袍,手持拂尘,从桃林小径缓步走来,身后跟着个提着竹篮的小道童
(赵夯把手指上的梅子酱舔干净,一拍乌木案,惊飞了案边的蜜蜂)
赵夯:(嗓门洪亮)我说你们仨,昨日在城里演《三英战吕布》,孙三你那“张飞”的丈八蛇矛都甩到台下观众头上了,今日还敢躲这儿偷懒?
孙三:(连忙站起来,小狗蹭着他的裤腿)班主,不是偷懒!是城里的张屠户说,今日有个老神仙要在这桃林附近露一手,做的吃食能让人忘了饿,咱们来瞧瞧热闹,回头也好编段新戏文啊!
钱二:(晃了晃桃木枝)可不是嘛班主!我昨儿在酒楼听掌柜的讲,那老神仙能从空盘子里变出鲈鱼,比咱们变戏法还厉害呢!
李四:(突然指着桃林小径)哎!来了来了!你看那老道,是不是就是掌柜说的老神仙?
(众人顺着李四指的方向看去,左慈已走到凉棚前,道童放下竹篮,退到一旁。左慈拂尘一摆,冲众人拱手)
左慈:(声音清越)贫道左慈,见过各位壮士。今日在此处烹食,若扰了各位雅兴,还望海涵。
赵夯:(连忙起身拱手,差点碰倒案上的陶壶)原来是左仙人!我们是宫束班的,就是些耍把戏的憨货,听闻仙人厨艺高超,特来叨扰,想见识见识!
左慈:(莞尔一笑)无妨,厨艺本就是给人看、给人尝的。诸位若不嫌弃,便在此稍坐,待贫道做两道小菜。
第二场:凉棚下烹食
【时】辰时过半
【地】依旧是青竹凉棚下,左慈打开竹篮,里面只有一只铜盘、一把银勺、一小罐盐,别无他物。赵夯、钱二、孙三、李四围在案前,眼睛瞪得溜圆,连蹲在一旁的小狗都竖起了耳朵
孙三:(小声对钱二说)就这几样东西?连菜叶子都没有,怎么做菜啊?莫不是咱们听岔了?
钱二:(赶紧捂住孙三的嘴)别瞎说!仙人自有门道!
(左慈仿佛没听见两人的嘀咕,拿起铜盘放在案上,手持拂尘对着铜盘轻轻一扫,拂尘丝掠过铜盘时,竟带起一阵水汽。众人屏住呼吸,只见铜盘里渐渐浮现出一层清水,水面还泛着细小的波纹)
赵夯:(揉了揉眼睛,拉了拉李四的胳膊)李四,你瞧见没?盘子里出水了!这是怎么弄的?
李四:(头摇得像拨浪鼓)没瞧明白!比咱们变“吞剑”的戏法还邪乎!
(左慈又从道童手里接过一个空陶碗,放在铜盘旁,手指在碗口一点,碗里忽然多了些米粒,米粒颗颗饱满,还带着淡淡的稻香。他拿起银勺,舀了一勺米粒撒进铜盘的水里,又从怀里摸出一粒红色的药丸,捏碎了撒进去)
左慈:此乃“水孕米”,用江南新收的早稻,配着山泉水催生,片刻便能熟透。
(话音刚落,铜盘里的水面开始冒起细小的气泡,米粒渐渐胀大,浮在水面上,散发出阵阵米香。孙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狗也凑到案边,对着铜盘“汪汪”叫了两声)
钱二:(伸手想去碰铜盘,被左慈用拂尘拦住)仙人,这米真能马上熟?咱们平时煮粥,最少也得半个时辰啊!
左慈:(笑着摇头)凡俗煮食,靠的是柴火;贫道烹食,靠的是“气”。诸位再看——
(左慈拿起银勺,在铜盘里轻轻搅动,水面突然泛起一阵红光,米粒瞬间变成了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裹着一层淡淡的红晕,还飘出了桂花的香气。他把银勺一扬,珍珠般的米粒纷纷落入陶碗中,堆成了一座小山)
赵夯:(凑到陶碗前闻了闻,惊叹道)我的娘啊!这是珍珠饭?还带着桂花香!仙人,这桂花是从哪儿来的?现在还没到桂花开的时节啊!
左慈:(拂尘一摆,案角突然多了一枝盛开的桂花,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此乃去年深秋收的桂花瓣,用蜜封存,藏于袖中,借今日阳气催开,便有了新鲜桂花的香气。
(孙三刚想伸手去抓碗里的珍珠饭,左慈又拿起铜盘,对着凉棚外的桃林挥了挥。只见一片桃瓣飘进铜盘,左慈用银勺一压,桃瓣竟变成了一块粉红色的糕饼,糕饼上还印着桃瓣的纹路,散发着清甜的香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