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画成之日
场景三:宫束班画师院 - 暮 - 内
【傍晚的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余晖洒在画师院的宣纸上。《隋朝正会图》已经基本完成,大兴殿巍峨耸立,朱红的柱子,黄色的瓦片,透着皇家的气派。殿内,隋炀帝坐在龙椅上,身穿明黄色的龙袍,神情威严。殿外的台阶上,文武百官整齐排列,绯色和紫色的朝服交相辉映,腰间的玉带闪闪发光。台阶下,突厥使臣穿着黑色皮袍,帽子上插着羽毛,手里牵着一匹骏马;西域使臣穿着蓝色长袍,手里捧着琉璃瓶,表情拘谨。仪仗队里,举着旌旗的士兵,敲编钟的乐师,都画得栩栩如生】
杨契丹(后退几步,看着《隋朝正会图》,忍不住拍手叫好):成了!成了!咱们这几个憨货,总算把这画给画成了!
张五郎(也后退几步,仔细看着画,嘴角微微上扬):细节都没问题,百官的品级,使臣的打扮,仪仗的排列,都和当时的场面一样。
李三郎(凑到画旁,指着突厥使臣的大胡子,笑得合不拢嘴):你们看,这突厥使臣的大胡子,我让杨大哥画得又长又卷,还编了小辫子,跟我昨天听侍卫说的一模一样!
赵小娘子(看着画中的颜色,点点头):颜色也搭配得很好,大兴殿的黄色透亮,百官朝服的绯色和紫色鲜艳,使臣衣服的颜色多样,看着不杂乱,反而很有层次感。
王阿婆(端着一盏油灯走进来,把油灯放在桌上,灯光照亮了画纸):哎哟,这画得可真好!跟我当年在宫里看见的正会场面一模一样!你们这几个孩子,真是有本事。
杨契丹(拿起画,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用绳子系好):这画,咱们得好好保存。说不定哪天,陛下看见了,还会夸咱们几句呢!
张五郎(看着杨契丹手里的画,说):其实,咱们画这画,也不是为了让陛下夸。就是闲得没事,想把隋朝的热闹场面画下来,等以后老了,再拿出来看看,也能想起咱们现在的日子。
李三郎(拍了拍胸脯):不管陛下夸不夸,咱们这几个憨货,能画出这么好的画,就很厉害!以后要是再闲下来,咱们再画别的,比如《洛阳繁华图》,把洛阳城的热闹场面也画下来。
赵小娘子(笑着说):好啊,要是你们画《洛阳繁华图》,我还来给你们提建议,帮你们整理颜料。
王阿婆(拿起桌上的桃子,递给几人):好了好了,别光顾着说画了,快吃桃子,再不吃,就不新鲜了。
【几人拿起桃子,一边吃,一边围着油灯,说着画里的细节,笑声在画师院里回荡。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油灯的光芒越来越亮,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笑容,也照亮了桌上那卷《隋朝正会图》,仿佛把隋朝的繁华,都定格在了这画卷之中】
第四幕:后记
场景四:宫束班画师院 - 日 - 内
【几天后,宫束班的管事来到画师院,看到了桌上的《隋朝正会图》,大为赞赏,立刻把画送到了宫里。隋炀帝看到画后,龙颜大悦,称赞杨契丹等人“技艺精湛,能再现正会盛况”,还赏赐了他们绸缎和银两】
杨契丹(拿着赏赐的绸缎,笑着对张五郎、李三郎和赵小娘子说):没想到咱们这几个憨货闲时画的画,还能得到陛下的赏赐。
张五郎(手里拿着银两,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赏赐是其次,重要的是,咱们把隋朝的热闹场面画下来了,以后后人看到这画,就能知道咱们隋朝有多繁华。
李三郎(拿着绸缎,在身上比量着):我要把这绸缎做成新衣服,穿出去,让别人知道,咱们宫束班的画师,不仅会做工艺,还会画画!
赵小娘子(笑着说):以后咱们再闲下来,就接着画画,把隋朝的大好河山,热闹场面,都画下来,编成一本《隋风图册》,流传后世。
王阿婆(提着铜壶走进来,给几人倒上热水):你们这几个孩子,真是有出息!以后肯定能画出更多好画,让后人记住咱们隋朝的繁华。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几人身上,他们围坐在桌旁,说着未来的计划,脸上满是憧憬。桌上的《隋朝正会图》,静静地躺着,仿佛在诉说着隋朝的故事,也诉说着宫束班一群憨货,在闲暇时光里,用画笔留住的繁华】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艺之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