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灶(又炒了几下,撒上葱蒜末,关火):成了!来,拿碗来!
第二幕:碎金初成,监工“撞破”美食
场景一:宫束班伙房内,午后
【林阿灶把炒好的饭盛进四个粗瓷碗里,每碗都冒着热气,饭粒金黄,裹着油光,腊肉丁藏在饭里,咬一口就能尝到油香。赵夯率先抢过一碗,顾不上烫,扒了一大口】
赵夯(嚼着饭,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太好吃了!这饭又软又香,蛋黄裹在饭上,一点都不腻,腊肉丁也香!阿灶,你这手艺,真该去御膳房当厨子!
钱小乙(也端着碗,小口吃着,点点头):确实好吃,糙米泡得刚好,不夹生也不软烂,蛋黄的香味全渗进饭里了。就是……要是再加点盐,就更入味了。
孙老栓(慢慢吃着,眯着眼笑):不错不错,阿灶有心了。这饭看着金黄金黄的,跟碎金子似的,不如就叫“碎金饭”?
林阿灶(自己也盛了一碗,尝了一口,笑着说):“碎金饭”?这名儿好!孙叔有文化,取的名儿都这么好听。
【就在这时,伙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监工背着双手走了进来,脸上还是那副刻板的表情,鼻子却不自觉地吸了吸】
李监工(皱着眉,看着四个人端着碗在吃):你们几个,不好好歇着,在这儿偷偷弄什么?一股子香味,成何体统!
赵夯(手里还端着碗,吓得差点把饭撒出来,赶紧站好):李……李头儿,我们没弄啥,就是……就是阿灶给我们做了点饭,填填肚子。
钱小乙(也赶紧放下碗,低着头):是……是糙米做的,没浪费东西。
孙老栓(慢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李监工身边,笑着说):李头儿,您别生气,这不是天热,兄弟们吃不下干麦饼,下午还要干活,阿灶就想着用伙房里剩下的糙米和鸡蛋,做点饭给大家垫垫。您要是不嫌弃,也尝尝?
【李监工的目光落在案板上剩下的那碗碎金饭上,金黄的饭粒冒着热气,香味一个劲儿地往他鼻子里钻。他咽了口口水,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些】
李监工(清了清嗓子):既然是剩下的食材,也不算浪费。那……我就尝尝,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在用心做饭,而不是偷懒。
【林阿灶赶紧拿起筷子,递给李监工。李监工接过筷子,夹了一口碎金饭,放进嘴里。饭粒软糯,蛋黄的香味和腊肉的油香在嘴里散开,比他平时吃的官饭还好吃】
李监工(嚼着饭,点了点头,脸上的刻板表情消失了):嗯……这饭做得不错,糙米不夹生,蛋黄也裹得均匀,香味也足。叫什么名儿?
孙老栓(赶紧说):回李头儿,这叫“碎金饭”,您看这饭粒,跟碎金子似的,多吉利。
李监工(笑了笑,又夹了一口):“碎金饭”,这名儿好。阿灶,你这手艺不错,以后伙房要是有剩下的食材,你就多琢磨琢磨,给兄弟们改善改善伙食,只要不浪费,我不拦着。
赵夯(一听,高兴地说):谢谢李头儿!您放心,我们肯定好好干活,不偷懒!
场景二:宫束班后院,傍晚
【夕阳西下,暑气渐消。林阿灶把剩下的碎金饭热了热,又煮了一锅蛋花汤,大家围坐在树荫下,边吃边聊。李监工也没走,坐在一旁,手里端着碗碎金饭,吃得津津有味】
李监工(放下碗,抹了抹嘴):阿灶,这碎金饭要是能传到外面去,肯定受欢迎。你想啊,寻常百姓家也有糙米和鸡蛋,做法也不难,要是学会了,也能给家里的饭桌上添个花样。
林阿灶(点点头):李头儿说得是,这碎金饭做法简单,不用什么贵重食材,百姓家都能做。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传出去。
孙老栓(喝了口蛋花汤,说):怎么不能传?咱们宫束班的匠人,每年都有轮休的,到时候回去跟家里人一说,家里人再跟邻里一说,慢慢就传出去了。再说,咱们有时候帮宫外的铺子做活,也能跟他们提提这做法。
钱小乙(笑着说):对!我下个月轮休,回去就教我娘做,我娘肯定喜欢。到时候我家邻居问起来,我就跟他们说,这是宫束班的“碎金饭”,保准他们都想学。
赵夯(拍了拍胸脯):我也去说!我老家在扬州,那边人爱吃米,这碎金饭肯定合他们的口味。等我回去,教我们村的人做,到时候整个扬州都知道这碎金饭!
第三幕:岁月流转,碎金饭传民间
场景一:宫束班伙房,半年后,冬日
【冬天来了,宫束班的匠人都穿着厚棉袄,伙房里却热气腾腾。林阿灶正在灶台前炒碎金饭,这次加了点胡萝卜丁和青豆,颜色更鲜艳了。赵夯、钱小乙、孙老栓在一旁帮忙,李监工也站在旁边看着】
李监工(笑着说):阿灶,你这碎金饭的花样越来越多了,加了胡萝卜和青豆,看着更喜庆了。前儿我去御膳房,听那边的厨子说,他们也学着做碎金饭了,说是给宫里的娘娘们尝尝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