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仓匠歌
人物表
- 宫束班:男,45岁,工艺门掌事,性格直爽、略带粗粝,看似“憨直”却藏着匠人巧思,常被下属调侃“憨货掌事”
- 老木:男,60岁,资深木工匠人,宫束班的老搭档,心思细腻,擅长木料测算
- 铁蛋:男,22岁,年轻石匠,性子急躁但肯下苦功,总爱跟宫束班抬杠
- 春娘:女,38岁,民工队领头,丈夫早逝,带着二十多个乡亲来修仓,做事利落,心思缜密
- 王参军:男,35岁,朝廷派来的监工,起初轻视工匠,后来被众人的匠心打动
- 栓子:男,17岁,春娘的侄子,民工里最年轻的,负责给工匠递工具、传消息
- 众工匠、众民工:若干
第一幕:河畔受命
场景一:黎阳仓选址地(浚县大伾山北麓,黄河支流旁)
【暮春,晨光刚漫过山头,黄河水带着碎金般的波光流淌。空地中央插着几根木桩,地上用石灰画着仓城的大致轮廓。二十多个工匠围着一堆木料、石料,民工们扛着锄头、铁锹站在一旁,宫束班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着什么,后脑勺的发髻歪歪斜斜,粗布短打沾着泥土】
铁蛋:(踹了踹脚边的石料,嗓门洪亮)宫掌事!您这画的啥?昨儿说要搭“防潮台”,今儿又在泥里画圈圈,咱到底啥时候开工啊?这朝廷催得紧,王参军再过三日就要来查勘了!
宫束班:(头也不抬,把树枝往地上一戳)急个屁!黎阳仓是啥?是漕运粮仓,要存百万石粮食的!这地基要是打不好,汛期一到,粮食全泡汤,你赔得起?
老木:(摸了摸花白的胡子,捡起一块石料仔细看)铁蛋,你掌事说得在理。这黄河边的土是“沙质土”,一泡水就软,得先夯三层“三合土”,再铺青石板,不然仓窖往下沉,粮食能霉一半。
春娘:(走过来,把肩上的水壶递给宫束班,声音清亮)宫掌事,俺们民工队二十人,昨儿已经把周边的碎石子捡干净了。您说的“三合土”,是黄土、石灰、河沙按三成、两成、五成拌吧?俺们今儿一早就能去河边运沙。
宫束班:(接过水壶猛灌一口,水顺着下巴流到衣襟上,咧嘴一笑)春娘就是利索!没错,就这比例,拌的时候得用脚踩实,不能有半点虚土。栓子!
栓子:(从人群后跑出来,手里还攥着半块麦饼)哎!宫掌事!
宫束班:你去附近村里借五头驴,再找些竹筐,运沙的时候用驴拉,省些力气。记住,别跟村民抢路,要是村民要帮忙,给人算半个工分。
栓子:知道啦!俺这就去!(揣起麦饼,撒腿就跑)
【远处传来马蹄声,王参军穿着青色官服,带着两个随从骑马过来。工匠和民工都停下手里的活,看向来人】
王参军:(翻身下马,掸了掸官服上的灰尘,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宫束班身上)你就是工艺门的宫束班?
宫束班:(站直身子,双手抱拳,动作略显笨拙)正是在下。王参军今日来,是要查勘选址?
王参军:(哼了一声,走到石灰画的轮廓旁,用脚踢了踢地上的土)陛下命黎阳仓“转漕山东之粮,以实关中”,限你们半年内完工。我看你们这连地基都没动,倒像是来河边晒太阳的。听说你工艺门的人,个个都有点“憨劲”,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铁蛋:(往前一步,瞪着王参军)你这话啥意思?俺们掌事是在测算地基,不是晒太阳!
宫束班:(拉住铁蛋,对王参军拱了拱手)王参军,匠人做事,讲究“慢工出细活”。这仓城周长三里,要建三十个仓窖,每个窖深三丈、宽两丈,得先测地势、算土性,不然建起来也是废仓。您要是不信,三日后再来,俺们定让您看到夯实的地基。
王参军:(挑眉,打量了宫束班一会儿)好,我就等你三日。若是三日之内地基没个样子,休怪我参你们工艺门一本!(说完,翻身上马,带着随从离开)
铁蛋:(看着王参军的背影,啐了一口)什么玩意儿!就知道摆官架子,他懂个屁的建仓!
宫束班:(拍了拍铁蛋的肩膀,咧嘴一笑)懂不懂不重要,咱把活干好,比啥都强。老木,你带三个工匠算仓窖的间距;春娘,你领民工运三合土的料;铁蛋,你跟我去河边看水位,得确定仓窖的高度,别被汛期的水淹了。干活!
【众人齐声应和,各自散开忙碌。晨光里,工匠的凿子声、民工的号子声渐渐响起】
第二幕:地基风波
场景二:黎阳仓工地(三日后,地基已夯了两层三合土,十几名民工正用石碾子压实土层)
【日头升到半空,天气渐热。老木蹲在地基旁,用一根木尺测量土层的厚度,时不时用手指戳一戳土面。宫束班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汗水,正帮着民工推石碾子,腰间的布带松了半截】
栓子:(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湿布)掌事!快擦擦汗!王参军来了,就在那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