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造匠·沉香亭
剧本类型
历史/工匠题材
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长安兴庆宫扩建工程启动,玄宗命工部遴选民间工匠,主持修建专供赏玩牡丹、宴饮休憩的“沉香亭”,民间匠班“宫束班”应召入宫。
人物表
1. 老木:宫束班班主,50岁,左手无名指缺半节(早年造屋伤的),说话带关中口音,看似粗憨,实则对木料、榫卯极痴,人称“木痴憨”
2. 石头:宫束班大徒弟,28岁,力大如牛,专司大料开凿,说话直来直去,常因“轴”被老木骂,实则心细如发
3. 小墨:宫束班二徒弟,22岁,眉目清秀,擅雕花、绘样,曾因偷偷在木料上刻小蝴蝶被老木罚抄《营造法式》,是班中“细作憨”
4. 胡老三:宫束班伙夫,45岁,原是西域木匠,因战乱流落长安,会做西域榫卯,爱唠嗑,总揣着烤饼,人称“话痨憨”
5. 李监工:工部派来的监工,35岁,科举出身,懂些文墨却不懂匠活,总爱拿“规制”压人,后期被工匠们打动
6. 玄宗:41岁,正值壮年,爱牡丹、喜风雅,对沉香亭寄予厚望,偶来工地视察
7. 高力士:40岁,玄宗近侍,谨小慎微,既需传达圣意,又要调和工匠与官府矛盾
8. 众工匠:宫束班其他徒弟、长安本地木匠、漆匠、瓦匠等
第一幕:征召入宫,“憨货”遇“规矩”
场景一:长安城外,宫束班作坊
【清晨,作坊院里堆着刚运来的榆木,石头正抡着大斧劈料,木屑飞溅;小墨蹲在角落,拿着炭笔在木板上画牡丹,笔尖顿了顿,偷偷添了只停在花瓣上的蜜蜂;老木坐在门槛上,手里摩挲着一块沉香木边角料,胡老三端着陶碗,边喝粥边唠。】
胡老三:(吸溜一口粥)班主,昨儿我去西市买盐,听卖胡饼的王二说,宫里要修个啥“沉香亭”,专找民间工匠,说是要“精绝”,咱宫束班要不要去试试?
老木:(头也不抬,指尖刮过沉香木纹理)宫里的活?规矩多,束缚也多,咱做惯了民间宅院,怕不适应。
石头:(放下斧头,抹了把汗)适应啥?咱的榫卯,长安城里哪家比得上?上次城南张大户的花厅,那“十字抱柱榫”,不也让洛阳来的木匠叹服?去宫里做活,让那些官老爷瞧瞧咱民间工匠的本事!
小墨:(赶紧把木板藏到身后,小声接话)是啊师父,我还想试试,把牡丹雕得活起来,要是能让陛下看见……
老木:(抬头瞪了小墨一眼)雕活?先把你偷偷在木料上刻蝴蝶的毛病改了!宫里的活,差一分一毫都是罪过,哪容得你瞎琢磨?
【院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两个穿着工部制服的差役牵着马站在门口,李监工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卷文书。】
差役:(高声喊)宫束班老木在吗?工部传召,即刻带班子入宫,主持修建沉香亭!
李监工:(展开文书,清了清嗓子)奉陛下旨意,沉香亭需以沉香木为骨,紫檀为饰,雕牡丹、缠枝纹,需合《营缮令》规制,三月内完工,不得有误。
老木:(站起身,手里还攥着那块沉香木)三月?沉香木质地坚硬,光选料、开料就得一月,再加上雕花、组装,三月太紧了。
李监工:(皱眉)规制如此,陛下等着赏牡丹,耽误了工期,你担得起?你们民间工匠,就是不懂“君命如山”,赶紧收拾家伙,明日一早入宫。
【李监工说完,甩袖就走,差役跟在后面。老木看着手里的沉香木,又看了看院里的徒弟们,叹了口气。】
石头:师父,怕啥?咱宫束班啥难活没接过?三月就三月,咱加把劲,准能成!
胡老三:就是,咱还能让官老爷看扁了?我这就去收拾我的刨子,还有我那袋西域带来的胡桃木楔子,说不定能用上!
小墨:(眼睛亮起来)我把我的炭笔、刻刀都带上,这次一定好好雕牡丹,不刻小蜜蜂了!
老木:(嘴角微微上扬,拍了拍手里的沉香木)行,既然应了,就不能丢咱宫束班的脸。明日入宫,都记住了:干活要憨——心无旁骛;做人要憨——不耍滑头;但手艺,不能憨!
场景二:兴庆宫工地,次日清晨
【工地在兴庆宫西南角,已圈出一片空地,地上堆着几堆沉香木,却大多开裂、有虫眼;十几个工匠站在一旁,面有难色;李监工叉着腰,脸色难看。】
李监工:这些沉香木都是西域进贡的,怎么就不能用了?你们宫束班是不是故意挑刺,想拖延工期?
石头:(指着一根沉香木)李监工,您看这木头上的裂纹,从根到梢,要是用来做亭柱,一承重准断;还有这根,里面有虫蛀的洞,下雨一渗,用不了两年就烂了!
李监工:(凑过去看了看,又别过脸)我看你们就是不懂“变通”,宫里的木料,哪有那么多讲究?先凑合用,以后坏了再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