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对着台下喊)张木匠!东边的廊柱得再削半寸,柱子的纹路要顺着木材的长势,这样才结实!
(张木匠叼着木签,正领着几个木匠锯一根大圆木,听见喊声,吐掉木签,用尺子量了量柱子)
张木匠:老班头,差不了!我这眼睛就是尺子,半寸都不会多!
(小凿拿着个水准仪,跑上高台,额头上全是汗,手里的水准仪还在冒热气)
小凿:师父,西边的地基比东边低了半指,得再垫些碎石!
老木:(点头)知道了,让赵瓦匠带着人去垫,垫完了再夯三遍,半点不能马虎!
(王铁匠扛着一把大铁锤走过来,铁锤上还沾着铁屑,他擦了擦脸上的汗)
王铁匠:老木,铆钉不够了!城里的铁料也快用完了,咋办?
(老木皱了皱眉,走到工地边,看着曲江池里的船只,忽然眼睛一亮)
老木:去渭水码头!让船工把华阴、同州的铁料运过来,就说宫束班盖紫云楼用,要是船工不肯,就说我老木欠他们每人两坛西凤酒!
王铁匠:(拍了拍大腿)好主意!我这就去渭水码头,保准三天内把铁料运回来!
(苏绣娘提着个食盒走过来,食盒里放着解暑的绿豆汤,她把食盒递给老木)
苏绣娘:老班头,天太热了,让工匠们歇歇,喝点绿豆汤解暑。楼里的帐幔我已经绣好了一半,你看……
(苏绣娘打开食盒,里面放着块绣好的锦缎,锦缎上绣着紫云纹样,紫色的丝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像真的云彩一样)
老木:(拿起锦缎,摸了摸上面的针脚)好!好手艺!苏绣娘,这帐幔挂在楼里,定能让陛下眼前一亮!
(李石匠拄着石杵,一瘸一拐地走过来,裤腿上沾着血,他的脚腕肿得老高)
小凿:(赶紧跑过去扶他)李师傅,你咋了?
李石匠:(摆了摆手)没事,昨儿采石的时候,被石头砸了下脚,不碍事。终南山的青白石已经运来了一半,剩下的再过几天就能到。
老木:(皱着眉,蹲下来看他的脚)都肿成这样了还说不碍事!小凿,扶李师傅去旁边的棚子里歇着,让郎中来看。剩下的采石活,我让其他人去!
李石匠:(挣开小凿的手)不行!那青白石只有我认识,别人分不清哪块好哪块坏,要是用了次石,楼基不稳,那可咋整?
(老木看着李石匠倔强的眼神,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半块墨斗,递给李石匠)
老木:那你也得歇着,我让张木匠跟着你,你指哪块,他就让人搬哪块,不许你自己动手!
(李石匠接过墨斗,点了点头,小凿扶着他去了棚子。赵瓦匠跑过来,脸上沾着灰,手里拿着块瓦片)
赵瓦匠:老班头,楼顶上的琉璃瓦不够了,城里的瓦窑说要一个月才能烧好,这可咋整?
(老木走到工地边,看着远处的山峦,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对赵瓦匠说)
老木:去耀州!耀州的瓦窑烧的琉璃瓦最好,颜色正,还结实。你带着人去耀州,就说宫束班要盖紫云楼,让他们先把烧好的瓦给咱送来,钱咱随后给!
赵瓦匠:(眼睛一亮)对!耀州瓦窑!我这就去,保准把琉璃瓦运回来!
(太阳渐渐西斜,工匠们还在忙碌,老木站在高台上,看着紫云楼的框架一点点搭建起来,廊柱立起来了,横梁架上去了,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小凿走过来,递给他一块干粮)
小凿:师父,吃点东西吧,你都一天没吃东西了。
老木:(接过干粮,咬了一口)没事,看着这楼一点点起来,比吃啥都香。小凿,你说,等紫云楼盖好了,陛下和群臣在楼上赏宴,看到咱盖的楼,会咋说?
小凿:(挠了挠头)肯定会说,这宫束班的“憨货”们,手艺真不赖!
(老木笑了,拍了拍小凿的肩膀,远处的曲江池里,晚霞洒在水面上,像铺了一层金箔,紫云楼的框架在晚霞中,渐渐有了几分巍峨的模样)
第三幕:紫云落成
时间
唐开元十四年,秋,巳时
地点
曲江池畔,紫云楼前
人物
- 老木:宫束班班头
- 小凿:老木徒弟
- 王铁匠:铁匠坊主
- 苏绣娘:绣坊掌事
- 李石匠:石坊老匠人
- 张木匠、赵瓦匠等工匠
- 唐玄宗:唐朝皇帝,年三十八,身着龙袍,气度不凡
- 杨贵妃:唐玄宗宠妃,年二十二,身着华服,容貌绝美
- 李林甫:宰相,年五十四,身着紫袍,眼神深邃
- 高力士:内侍省总管,年四十二,身着绯色官服,态度恭敬
(紫云楼终于落成,楼高三层,飞檐翘角,每层的檐角都挂着铜铃,风一吹,“叮叮当当”的声音格外好听。楼身用朱红漆涂饰,门窗上雕着精美的花纹,楼前的台阶用青白石铺就,纹理如流水。楼内的帐幔、帘幕都是苏绣娘带领绣坊姊妹绣的,紫云纹样在阳光下栩栩如生。老木领着工匠们站在楼前,都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神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