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先生见笑了,咱们就是凭经验瞎琢磨,哪有什么章法。方才进门时,见先生在画仕女,那发髻的线条,软中带劲,晚辈们看着,都觉得心里亮堂,就是不知道,先生画仕女,最看重的是什么?
周昉:(拿起笔,在绢布上轻轻点了点)画仕女,最看重的是“神”。不是光画得像就行,得把她们的心思、情态画出来。你看这仕女,她正拿着扇子扇风,眉头微蹙,眼神里带点慵懒,那就是夏日里烦闷的样子;要是她手里捧着花,嘴角带笑,那就是欢喜的模样。(说着,笔尖一动,仕女的眉梢微微下垂,眼神瞬间柔和下来)
瘦猴:(赶紧拿出画谱,翻到其中一页)先生,我之前看您的《簪花仕女图》,图里的仕女戴着金钗,钗上的花看着特别逼真,您是用了什么笔法呀?我照着画了好几回,都画不出那种立体感。
周昉:(凑过去看了看画谱,笑了笑)你这孩子,心细。那花用的是“点染法”,先用水墨勾勒出花的轮廓,再用淡色点出花瓣的层次,最后在花瓣尖上加一点深色,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拿起一支笔,蘸了点淡粉,在空绢布上点了几下,一朵小巧的海棠花瞬间成型,花瓣层层叠叠,仿佛能闻到香味)
阿青:(凑得更近了,眼睛瞪得溜圆)哇!先生您太厉害了!我刚才在工坊里画仕女,总把她们的手画得跟爪子似的,您能不能教教我,怎么画仕女的手呀?
周昉:(放下笔,看着阿青,温和地说)画手要先看形态,仕女的手纤细、柔软,手指的关节不能太突出。你可以先在纸上画一些手的姿态,握拳的、托腮的、拿扇子的,多练几遍,熟悉了手的轮廓,再往仕女身上画,就不会生硬了。(说着,拿起炭笔,在纸上快速画了几只手,有的轻轻搭在扇柄上,有的托着一片花瓣,姿态各异,却都柔美自然)
【四人围在旁边,看得入了迷,瘦猴赶紧把炭笔手稿描在画谱上,阿青跟着在纸上模仿,胖墩则盯着周昉的笔法,嘴里念念有词,老木则时不时点头,把周昉的话记在心里】
第三幕:共绘《挥扇仕女图》,憨货们各显神通
场景三:“墨香斋”画坊内室,午后
【周昉让人搬来一张大几案,铺上一卷雪白的绢布,旁边摆着各色颜料和画笔。宫束班四人围在几案旁,脸上又兴奋又紧张。周昉站在几案前,手里拿着一支粗笔,正在勾勒仕女的大致形态】
周昉:今日难得高兴,咱们不如一起画一幅《挥扇仕女图》?我来定整体的布局和主要仕女的形态,你们各司其职,阿青年轻,眼尖,负责画仕女的发饰、珠宝;瘦猴心思细,擅长勾线,就画仕女的衣褶线条;胖墩调颜料有一手,负责给衣褶、裙摆上色;老木经验丰富,就来画背景的陈设,比如案几、屏风,如何?
老木:(激动得声音都有点颤)多谢先生信任!咱们宫束班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定把这幅画画好!
阿青:(用力点头,拿起一支细笔)先生放心,我肯定把仕女的发饰画得跟真的一样,金钗上的花纹都不会漏!
瘦猴:(深吸一口气,握紧画笔)我会把衣褶的线条勾得流畅,不偏不歪,跟先生画的主线条贴合!
胖墩:(拍了拍胸脯,拿起颜料碟)先生,您说用什么颜色,我立马调出来,保证颜色均匀,不脏不浊!
【周昉笑了笑,拿起粗笔,在绢布上快速勾勒。不多时,六位仕女的大致形态就出现在绢布上:有的手持团扇,倚在案边;有的手捧纨扇,低头沉思;有的站在屏风旁,轻摇折扇。形态各异,却都透着一股慵懒的夏日气息】
周昉:(放下粗笔,指着最左边的仕女)阿青,你看这位仕女,她头上戴着金步摇,步摇上有珍珠和宝石,你要把珍珠的圆润、宝石的光泽画出来,不用太浓,点到为止就行。
阿青:(凑近绢布,仔细看了看,拿起细笔,蘸了点淡金粉,轻轻在仕女的发髻上勾勒。她的手很稳,金步摇的流苏线条细长,珍珠则用白点轻轻点出,圆润饱满。画完后,她抬头看着周昉,有些紧张地问)先生,您看这样行吗?会不会太淡了?
周昉:(点点头)很好,淡一点才显得雅致,仕女的首饰是点缀,不是主角,太浓反而抢了仕女本身的风采。继续画下一位吧。
【瘦猴拿起勾线笔,蘸了点浓墨,开始勾勒仕女的衣褶。他的手很轻,线条流畅,没有一丝卡顿。仕女身上的纱衣,线条纤细柔和,仿佛微风一吹就能飘动;而衬裙的线条则稍粗一些,显得厚重。他一边画,一边时不时看周昉的主线条,确保自己的线条和主线条衔接自然】
周昉:(看着瘦猴的线条,眼中露出赞许)瘦猴,你的线条很有韧性,能分清纱衣和衬裙的质感,不错。你看这位手持纨扇的仕女,她的裙摆因为坐姿有些褶皱,你要把褶皱的走向画对,这样才显得真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