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脸一红,赶紧推阿福上前】
老班:阿福,该你了!让先生瞧瞧你的“绝活”!
阿福:(摩拳擦掌,拿起笔蘸墨,刚要写,手一抖,墨汁蹭到了脸上,成了个“花猫脸”)哎呀!
众人顿时笑作一团。阿福不管不顾,开始写字,写“春”字时,把“日”字写成了“口”字,还多了一横。
阿福:(写完,挠了挠头)班主,我好像把“春”字写错了……
老班:(扶额)你这憨货!算了,错就错了,就说这是咱们宫束班的“创意写法”!
欧阳询:(忍着笑)写字先求准,再求变。若是字形都错了,再怎么“创意”,也不是书法了。
【接下来是阿青,他非要耍花样,一手拿笔,一手撑着案台,单脚站立写字。写了没几笔,脚一滑,差点摔在案上,手里的笔在宣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墨痕。】
阿青:(赶紧站稳,尴尬地说)这……这叫“险中求胜”,书法就得有这种刺激感!
小桃:(轮到她,紧张得手不停抖,笔在纸上抖个不停,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我……我写不好……
欧阳询:(看着几人洋相百出,却没有丝毫嘲讽之意,反而温和地说)你们虽技法生疏,但态度倒也诚恳。书法非一日之功,需静心练习,方能有所成。
第三幕:欧阳询授艺,憨货顿悟
【时间】次日清晨
【地点】欧阳询府中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法字帖,案上放着欧阳询临摹的《兰亭序》,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
【场景】老班带着阿福、阿青、小桃来到书房,几人规规矩矩地站着,不像昨日那般嬉皮笑脸。书童端来茶水,放在几人面前。
欧阳询:(拿起案上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递给老班)你们昨日说,做工艺门讲究“精工细作”,书法亦是如此。就像你们做门,要先选好木料,再打磨、雕刻,一步都不能错;书法也要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循序渐进。
老班:(接过字帖,仔细翻看)先生说得是,咱们做工艺门,要是木料没选好,后续再怎么雕,门也不结实。书法要是笔画没练好,字也立不起来。
欧阳询:(又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了一个“永”字)这“永字八法”,包含了楷书的基本笔画,你们若能把这个字练好,书法便算入门了。说着,他手腕转动,一笔一划地讲解起“永”字的写法,“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
【阿福凑到案前,学着欧阳询的样子写“永”字,可写出来的点像个墨团,横歪歪扭扭。】
阿福:(挠头)先生,这“高峰坠石”咋这么难写?我总觉得我的点像面团掉在纸上。
欧阳询:(走到阿福身边,握住他的手)别急,手腕要稳,笔尖轻轻落下,再慢慢收笔。说着,带着阿福写了一个点,果然比刚才规整多了。
阿青:(也忍不住上前)先生,我昨日单脚写字,是不是特别傻?
欧阳询:(笑着点头)书法讲究“心手合一”,你一心想着耍花样,心不定,字自然写不好。就像你们做工艺门,要是心思不在上面,雕出来的花纹也会歪歪扭扭。
小桃:(小声问)先生,我一写字就紧张,手总抖,咋办?
欧阳询:(温和地说)多练便好。我年轻时,为了练好一个字,常常写几十遍、上百遍。你们做工艺门,不也得反复打磨才能做出好门吗?
【几人听着欧阳询的讲解,都若有所思。老班拿起笔,按照欧阳询教的方法,写了一个“门”字,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比昨日工整了不少。】
老班:(惊喜地说)先生,我好像会写了!这字比昨日好看多了!
阿福、阿青、小桃也纷纷拿起笔,照着“永”字练习,虽然偶尔还是会出洋相——阿福又把墨蹭到了衣服上,阿青写竖画时差点把笔折断,小桃写撇画时还是有点抖,但几人都学得格外认真。
欧阳询:(看着几人,满意地点点头)书法无捷径,唯有坚持。你们做工艺门,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技艺,相信只要用心练书法,也能写出好字。
第四幕:宫束班献艺,墨香传世
【时间】一月后,端午佳节
【地点】长安街广场,搭起了高台,台上摆着长案和笔墨,台下挤满了百姓,铺主也来了,手里拿着宫束班做的工艺门模型
【场景】端午佳节,长安街热闹非凡。高台两侧挂着“宫束班献艺”“欧阳询指导”的横幅。老班带着阿福、阿青、小桃走上高台,几人穿着整齐的衣衫,神情认真。
主持人:(高声喊道)今日端午,宫束班要为大家展示书法技艺,据说这一个月来,他们受欧阳询先生指点,书法大有长进,咱们掌声欢迎!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欧阳询坐在台下前排,面带微笑。
老班:(拿起笔,对着台下拱手)多谢诸位捧场!这一个月,多亏欧阳先生悉心指导,咱们宫束班才明白,书法和做工艺门一样,都要“用心”。今日,我们就以“端午安康”为题,各写一幅字,也算是给大家的端午祝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