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刻碑记
人物表
- 老墨:宫束班班主,50余岁,手艺精湛,看似严肃实则护短,对刻碑有近乎偏执的执着。
- 阿石:20岁,身材壮实,力气大但毛手毛脚,刻碑时总爱走神琢磨新奇点子。
- 小笔:19岁,心思细腻,擅长临摹碑文,却总因过度紧张手抖,被戏称为“颤笔小先生”。
- 阿木:21岁,脑袋灵光,懂些木料修缮的旁门手艺,刻碑之余总爱捣鼓工具改良。
- 李大人:朝廷派来监工的官员,30余岁,刻板严谨,对碑文刻制要求极高。
- 杂役甲、乙:负责搬运石料、递送工具的小工。
第一幕:石料初至,闹剧开场
场景一:宫束班刻碑工坊 - 日 - 内
【工坊宽敞,地上散落着刻刀、錾子、磨石,墙角堆着几块未完工的石碑。工坊中央空地上,一块一人多高的青黑色石料静静矗立,表面粗糙,还带着山涧的湿气。】
【老墨背着手绕着石料踱步,眉头紧锁,手指时不时在石料表面摩挲,像是在感受石材的纹理。阿石、小笔、阿木凑在一旁,探头探脑打量石料。】
阿石:(搓着手,眼睛发亮)班主,这就是要刻欧阳询大人《九成宫醴泉铭》的料子?瞧这成色,黑得跟墨锭似的,刻出来字肯定亮堂!
小笔:(紧张地攥着衣角,声音发颤)可、可是这石料也太硬了吧,我昨天用錾子试了试,就留下个白印子,要是刻坏了……(说着,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
阿木:(拍了小笔一下,笑着打趣)又抖了吧?我都说了,你刻碑前先攥会儿我的木工刨子,练练稳劲儿。再说了,有班主在,怕什么?实在不行,我给你做个“稳手木架”,把你手固定住刻!
阿石:(凑到阿木身边,坏笑)得了吧,你那木架上次把自己手夹了,还想害小笔?我看不如让小笔刻的时候,你在旁边给她念口诀,“心要静,手要稳,刻坏了就找阿石顶罪”!
【阿石话音刚落,小笔“噗嗤”笑出声,紧张的神色消散不少。老墨转过身,瞪了三人一眼,手里的烟杆在石料上轻轻敲了敲。】
老墨:(声音洪亮)都别嬉皮笑脸的!这《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大人晚年的楷书巅峰,笔法严谨,字字如铁画银钩,朝廷特意把这活儿交给咱们宫束班,要是出了差错,咱们这招牌就砸了!
阿木:(收起笑容,正经道)班主放心,我昨天把家里祖传的那套刻刀磨了三遍,刀刃锋利得能削纸。对了,我还在刀柄上加了层软木,握着手不滑,刻起来更得劲儿。
阿石:(拍着胸脯)我力气大,石料打磨、搬运的活儿包在我身上!保证把这石料磨得跟镜面似的,让小笔临摹的时候看得清清楚楚。
小笔:(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我……我已经把《九成宫醴泉铭》的拓本临摹了五十遍,每个字的起笔、收笔都记在心里了,这次肯定不手抖!
【老墨看着三人认真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笑意,刚要说话,工坊外传来杂役的呼喊声。】
杂役甲:(跑进来,气喘吁吁)班主!李大人来了,说是来检查石料准备情况!
【三人瞬间慌了神,阿石手忙脚乱地把地上的工具往角落里塞,小笔紧张地整理衣襟,阿木则赶紧把自己捣鼓的木架子藏到石碑后面。老墨整了整衣袍,沉声道:“慌什么?按规矩来。”】
场景二:宫束班刻碑工坊 - 日 - 内
【李大人身着官服,手持折扇,慢悠悠地走进工坊,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他目光扫过工坊,最后落在中央的石料上,眉头微蹙。】
李大人:(指着石料)老班主,这石料就是为刻《九成宫醴泉铭》准备的?表面如此粗糙,怕是难以展现欧阳大人书法的精妙之处吧?
老墨:(拱手行礼)回大人,这石料刚从终南山运来,表面的浮尘和杂质还未清理。今日我等便开始打磨,三日内定能让石料光滑如镜,不影响刻字效果。
【阿石站在一旁,忍不住插话】
阿石:大人放心!我打磨石料的手艺可是一绝,上次刻城隍庙的碑,石料磨得能照见人影,路过的老百姓都夸呢!
【李大人看向阿石,眼神带着审视】
李大人:哦?那可要好生打磨。欧阳大人的字,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如万岁枯藤,一点如高峰坠石,若石料不平,刻出来的字便没了神韵。你们宫束班虽是京城有名的刻碑班子,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小笔:(紧张地开口,声音又开始发颤)大、大人,我已经把拓本临摹好了,您要不要看看?我保证刻的时候,字字都跟拓本上的一模一样。
【小笔说着,从怀里掏出临摹的纸卷,双手递过去。可越紧张手越抖,纸卷差点掉在地上,阿木赶紧上前扶住,帮她把纸卷展开。】
李大人:(拿起纸卷,仔细翻看)字迹倒是工整,就是这手抖的毛病,刻碑时可得改改。刻碑不比写字,一笔刻错,整块石料都可能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