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大功告成
【场景】一个月后,作坊内,《书谱》石碑已经全部刻完,立在院子中央。石碑上的字迹工整有力,笔画流畅自然,周围点缀着精致的花纹,看起来气势恢宏。老李头、柱子、小豆子、阿福正围在石碑旁,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字。
柱子:(激动地拍了拍手)太好了!终于刻完了!你们看这石碑,多气派啊,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
小豆子: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刻的!我刻的那些花纹,是不是特别好看?
阿福:(认真地说)大家都辛苦了。这石碑不仅字迹刻得好,而且完美地展现了《书谱》的书法风格和艺术魅力,相信孙过庭先生要是泉下有知,也会满意的。
老李头:(看着石碑,眼中满是欣慰)是啊,这一个月来,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小插曲,但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这石碑不仅是咱们宫束班的心血,更是咱们唐朝书法艺术的传承。
【这时,王监工带着随从走了进来,看到石碑后,眼睛一亮,连忙走上前仔细查看】
王监工:(围着石碑转了一圈,用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不错不错,这石碑刻得确实不错,字迹工整,花纹精致,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老李头,你们宫束班这次干得不错,朝廷会重重赏赐你们的。
柱子:(小声地对小豆子说)没想到这王监工还挺识货的,我还以为他只会挑毛病呢。
小豆子:(小声回应)那是,咱们刻的石碑这么好,他要是再挑毛病,就是睁眼瞎了。
老李头:(拱手说道)多谢大人夸奖,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能为朝廷刻制《书谱》石碑,是我们宫束班的荣幸。
王监工:(点点头)好,既然石碑刻好了,那就赶紧派人把它送到长安城的碑林去,让百姓们都能欣赏到这珍贵的书法作品。
【随后,宫束班的众人和王监工的随从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石碑抬上马车,送往碑林。一路上,百姓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看到石碑上的字迹后,都忍不住赞叹不已】
百姓甲:这石碑上的字写得真好啊,是谁刻的这么好的石碑?
百姓乙:听说是宫束班刻的,他们可是长安城有名的刻石工匠班社,手艺可精湛了。
百姓丙:这《书谱》可是书法瑰宝啊,刻成石碑后,我们就能经常来欣赏了,真是太好了!
【宫束班的众人听到百姓们的赞叹,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柱子忍不住哼起了欢快的小曲,小豆子则兴奋地向百姓们介绍石碑上的内容,阿福在一旁认真地解答百姓们的疑问,老李头则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五幕:流传于世
【场景】数年后,长安城碑林,《书谱》石碑矗立在碑林中央,前来观赏的百姓络绎不绝。老李头已经头发花白,柱-子、小豆子、阿福也都长大了,他们再次来到碑林,看着眼前的石碑。
柱子:(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这石碑还是这么新,看来咱们当年的手艺没白练。
小豆子:那是,咱们宫束班的手艺可不是盖的。你看,这么多人来欣赏咱们刻的石碑,咱们也算是为传承书法艺术做了一件大事。
阿福:(笑着说)是啊,孙过庭先生的《书谱》因为这石碑,得以更好地流传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艺术,这就是咱们刻石工匠的价值所在。
老李头:(看着石碑,眼中满是感慨)当年咱们一群“憨货”嘻嘻哈哈地刻这石碑,没想到竟然能流传这么久,被这么多人喜爱。这石碑不仅是咱们宫束班的骄傲,更是咱们唐朝文化的瑰宝啊。
这时,一个年轻的书生走到石碑前,仔细地临摹着上面的字迹,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围着石碑,听着大人讲解《书谱》的内容。
书生:(赞叹道)这《书谱》的书法真是精妙绝伦,刻石工匠的手艺也太厉害了,能把字迹刻得这么传神,真是让人佩服。
孩子甲:爷爷,这石碑上的字真好看,我以后也要学书法,像孙过庭先生一样厉害。
孩子乙:我也要学刻石,像宫束班的工匠们一样,把好看的字刻在石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宫束班的众人听到这些话,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阳透过树叶洒在石碑上,石碑上的字迹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宫束班一群“憨货”嘻嘻哈哈刻石的故事,也诉说着唐朝书法艺术的辉煌】
老李头:(轻声说道)好了,咱们也该回去了。这石碑会一直在这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传承着咱们唐朝的文化和艺术。而咱们宫束班,也会继续刻石,把更多的书法瑰宝刻在石碑上,流传给后世。
【众人点点头,一起转身离开碑林。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夕阳中,但《书谱》石碑依然矗立在那里,向世人展示着唐朝书法艺术的魅力,也铭记着宫束班一群“憨货”的欢声笑语和心血付出】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艺之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