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露出要贴生铁的地方,这样锻打的时候,生铁才不会粘在不该粘的地方!
【张秀才眼睛一亮,赶紧找了个陶碗,倒出滑石粉,又加了点水,调成糊状。】
张秀才(搅拌着黏土):老三你这脑子终于开窍了!之前我在书上看到过“泥封锻打”,就是这个道理,能保证刃口的纯度。
【李大锤把锻好的熟铁刀身放在案台上,
张秀才赶紧用黏土把刀身除刃口外的地方都裹住,只留一道半寸宽的凹槽。
王老三则把生铁烧软,用锤子敲成薄片,小心翼翼地贴在凹槽里。】
李大锤(深吸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关键了,得把两者锻打在一起,力道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粘不牢,重了会把熟铁砸裂。
【他重新夹起刀坯放进炉里,等黏土干得差不多,铁坯再次烧红,便抡起锤子,
这次的力道比之前轻了许多,每一下都落在刃口处,“笃!笃!笃!”的声音比之前柔和不少。】
【赵小乙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湿布,等李大锤停下,就赶紧递过去。】
赵小乙(小声说):大锤哥,你额头上的汗都滴到刀坯上了,小心烫着。
【李大锤接过湿布擦了擦汗,看着刀坯上渐渐融合的熟铁与生铁,嘴角露出笑意。】
李大锤:快成了!你们看,这刃口已经有光泽了,再锻打两次,就能淬火了。
【张秀才凑过去看,突然皱起眉头。】
张秀才:不对,刃口有点歪,左边比右边厚了点,这样砍东西的时候容易偏。
【王老三赶紧拿过一把直尺,量了量刃口,果然差了半分。】
王老三(挠着头):这可咋整?都快锻好了,总不能拆了重来吧?
【李大锤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拿起锤子,对准刃口较厚的地方,轻轻敲了起来。】
李大锤(沉声道):别急,慢慢敲,总能敲平。咱们造的是陌刀,是要救人性命的,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众人不再说话,只看着李大锤一下下敲打着刃口,油灯的光在刀坯上晃动,仿佛在为他们加油。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把陌刀坯子终于锻打完成,刀身笔直,刃口锋利,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赵小乙(蹦起来):成了!咱们终于造出合格的坯子了!
【张秀才拿出卷尺量了量,激动地说:“长一丈零二分,重十九斤八两,刚好符合标准!
”王老三则跑去舀了瓢水,泼在刀坯上,“滋啦”一声,水汽弥漫开来。】
李大锤(看着刀坯,笑着说):行了,歇会儿,等天亮了,咱们再造第二把,争取三日前交出十把合格的陌刀。
【众人坐在案台前,累得靠在一起,却都笑着,工坊外的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把陌刀坯子上,仿佛预示着它日后在战场上的荣光。】
第三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三日后,工坊里摆着十把崭新的陌刀,刀身用细布擦拭得锃亮,刀柄缠着黑色麻绳,尾端缀着红色流苏。
刘大人带着李嗣业将军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陌刀队的士兵。】
李嗣业(身材高大,穿着铠甲,目光锐利地扫过陌刀):刘大人说你们宫束班造出了合格的陌刀,我倒要看看,能不能经得住实战检验。
【李大锤赶紧上前,递过一把陌刀。
李嗣业握住刀柄,挥了挥,刀身划破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李嗣业(点点头):手感不错,轻重刚好,双手握柄很稳。
(对身后士兵说)把那匹退役的战马牵进来,试试刃口。
【两个士兵很快牵来一匹瘦马,马身上绑着厚厚的铠甲。
李嗣业走到马前,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刀,猛地劈下。】
【“唰!”的一声,陌刀划过铠甲,直接劈在马骨上,虽然没劈断,但铠甲已经裂开一道大口子,马疼得嘶鸣起来。】
李嗣业(眼睛一亮):好刀!这刃口能破铠甲,已经比之前工部造的强多了!
(看向李大锤等人)你们用了什么法子?之前的陌刀要么劈不开铠甲,要么劈一次就崩刃。
张秀才(赶紧上前):将军,我们用了“包钢法”,熟铁为骨,生铁为刃,
还加了泥封锻打,这样既保证了刀身的韧性,又让刃口足够锋利。
王老三(补充道):握柄用的是桑木,还缠了麻绳,加了滑石粉防滑,将士们打仗时不容易脱手。
【李嗣业拿起另一把陌刀,递给身边的士兵。】
李嗣业(对士兵说):你们也试试,看看顺手不顺手。
【几个士兵接过陌刀,轮流挥舞、劈砍,都点头称赞。】
士兵甲:将军,这刀比我们之前用的轻了点,挥起来更灵活,劈砍的时候也更有力。
士兵乙:握柄很舒服,就算手上出汗,也不会滑,这点太重要了!
【刘大人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笑容。】
刘大人(对李大锤等人说):你们宫束班这次立了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