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厨把木方递上去,王憨子抓住木方,刚想往上爬,木方突然断了,王憨子 “扑通” 一声掉进了旁边的草堆里】
赵小厨:(挠头)哎呀,我锯的时候好像没锯牢。
王憨子:(从草堆里爬出来,满头杂草)赵小厨!你是不是故意的!
【众人笑作一团,李老木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场景二:喜雨亭建造地 傍晚 外
【亭顶已开始铺设瓦片,王憨子站在亭檐上递瓦片,张秀才在下面接,赵小厨在旁边烧火煮水】
张秀才:(抬头喊)王憨子,瓦片要轻拿轻放,“陶瓦坚而薄,盖屋不漏雨”,要是摔碎了,咱们还得重新去买!
王憨子:(应了一声,递瓦片时没拿稳,瓦片掉了下来)
张秀才:(慌忙躲闪,瓦片摔在地上碎了)王憨子!你又摔碎瓦片!这已经是第十块了!
王憨子:(挠头)我不是故意的,风太大了,吹得我手滑。
【赵小厨端着一碗热水走过来,看到地上的碎瓦片,突然眼睛一亮】
赵小厨:班主,碎瓦片能不能留着啊?我上次在酒楼看到,他们用碎瓦片铺在灶台下,特别好烧火。
李老木:(想了想)也行,留着吧,说不定真能用得上。
【张秀才刚想说话,突然看到苏轼从远处走来,赶紧整理衣服】
张秀才:(小声喊)苏通判来了!大家快站直了,别再出洋相了!
【苏轼笑着走过来,看到众人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苏轼:各位师傅辛苦了,我来看看喜雨亭的建造进度。
李老木:(拱手)苏通判客气了,进度还算顺利,就是这群小子总爱闹笑话。
【王憨子站在亭檐上,想跟苏轼打招呼,结果脚一滑,差点掉下来,幸好抓住了旁边的木梁】
王憨子:(大喊)苏通判好!
苏轼:(抬头笑)这位师傅小心点,安全第一。
赵小厨:(凑过来)苏通判,我们建亭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只兔子,跑得可快了!我本来想抓来做红烧兔肉,结果没抓住。
苏轼:(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倒是什么都想着吃。等亭建好,我请大家去酒楼吃红烧兔肉!
【众人一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王憨子太激动,又差点从亭檐上掉下来】
第三幕:亭成庆功,欢乐收场
场景一:喜雨亭建造地 日 外
【喜雨亭已完工,亭身古朴雅致,亭檐下挂着 “喜雨亭” 的匾额,众人站在亭前,脸上满是笑容】
刘管事:(看着喜雨亭,点头)不错不错,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按期完工,而且这亭建得还挺好看。
李老木:(拱手)多谢刘管事夸奖,都是兄弟们齐心协力的结果。
张秀才:(背着手,摇头晃脑)“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苏通判建此亭,不仅是庆贺甘霖,更是为了铭记百姓之苦,实乃千古美事啊!
王憨子:(挠头)秀才,你说的啥意思啊?我没听懂。
赵小厨:我也没听懂,不过只要有肉吃就行。苏通判说了,亭建好请我们吃红烧兔肉,是不是真的啊?
【苏轼从人群中走出来,笑着点头】
苏轼:当然是真的!各位师傅辛苦了一个月,不仅建好了喜雨亭,还带来了这么多欢乐,这顿兔肉我请定了!
【众人欢呼起来,王憨子高兴地跳起来,不小心撞在了亭柱上,捂着头咧嘴笑】
李老木:(看着徒弟们,无奈又欣慰地笑)你们这群憨货,真是让人又气又爱。不过,这喜雨亭能顺利建成,也多亏了你们的憨劲。
场景二:凤翔府酒楼 夜 内
【酒楼包间里,众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了菜,中间是一大盘红烧兔肉,众人吃得热火朝天】
赵小厨:(嘴里塞满肉)太好吃了!这兔肉比我在酒楼做的还好吃!
王憨子:(拿着鸡腿啃)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兔肉!苏通判,您太客气了!
张秀才:(端着酒杯)苏通判,我敬您一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今日我们虽在酒楼,却因喜雨亭而欢聚,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苏轼:(举杯)各位师傅客气了,我还要多谢你们建好了喜雨亭。来,咱们一起干杯,祝愿凤翔府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众人举杯碰杯,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包间,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场景三:喜雨亭畔 次日晨 外
【清晨薄雾未散,喜雨亭静静立在府衙西侧,亭下石桌上摆着笔墨纸砚,苏轼身着青衫,手持毛笔伫立亭前,望着远处田间劳作的村民,神色悠然】
【李老木带着王憨子、张秀才、赵小厨来亭前检查细节,见苏轼在此,轻手轻脚走上前】
李老木:(低声)苏通判早,我等前来看看亭身是否有松动,不打扰您吧?
苏轼:(回头笑)无妨,我见晨光正好,想来此写点东西。你们来得正好,等会儿帮我看看,这诗写得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