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见状又气又笑)你这小子,刨木头能刨到自己衣服上,我看你不是来做木工的,是来拆台的!今日若再出岔子,我罚你三天不许吃饭!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苏轼放在石桌上的纸被吹飞,飘到了小亭的框架上,石头伸手去够,却不小心踩空了梯子,眼看就要摔下来,幸好旁边的僧人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
石头:(吓得脸色苍白,瘫坐在地上)我的娘啊,差点就摔成肉饼了!
(围观百姓见状,有的笑有的惊,庭院里顿时热闹起来,苏轼也放下笔,走上前扶起石头)
苏轼:(笑着说)石头莫怕,营造之事本就有风险,以后小心便是。方才我已想好亭名,就叫 “遗爱亭”,取君猷在黄州留下爱民之德之意。
徐君猷:(感动得眼眶发红)子瞻,你这份心意,我记下了。待我到了湖南,定时常想起黄州,想起这遗爱亭。
巢谷:(走上前)徐知州仁政爱民,此名当之无愧。只是我羁旅之人,愚朴寡闻,恐难担作记之任。
徐君猷:(温和一笑)元修不必过谦,有子瞻相助,定能成佳作。
第三幕:亭成作记传佳话
场景
半月后,安国寺庭院,遗爱亭已建成,亭身古朴雅致,亭柱上刻着苏轼题写的 “遗爱亭” 三字,亭旁竹丛青翠,苏轼正站在亭内案前,挥笔书写《遗爱亭记》,案上砚台墨香袅袅,老木、石头、小墨、了尘、徐君猷、巢谷及众僧人、百姓围在一旁观看
【场景展开】
(苏轼凝神静气,提笔蘸墨,笔尖落在宣纸上,墨迹徐徐晕开。巢谷站在案侧,不时看向苏轼落笔处,神色专注。围观者皆屏息凝神,唯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苏轼:(边写边低声念诵,声音清朗)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 “遗爱”。
(徐君猷闻言一怔,抬手轻抚亭柱,目光望向庭院中嬉戏的孩童,若有所思。了尘双手合十,轻轻点头)
苏轼:(续写道)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老木摸了摸胡须,对身旁的石头低语:“苏居士这话,倒像说徐知州,不声不响却做了不少好事。” 石头似懂非懂地点头,盯着纸上的字迹不敢出声)
苏轼:(笔锋一转,语速稍缓)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
(围观百姓中有人轻声赞叹:“可不是嘛!徐知州在时,咱们日子安稳得很!” 徐君猷闻言眼眶微湿,转头看向苏轼)
苏轼:(目光柔和,念诵不停)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
(巢谷忆起往日与二人同游的场景,嘴角泛起笑意。小墨悄悄对石头说:“原来苏居士和徐知州常在这里喝茶,这亭子真是藏着好多故事。”)
苏轼:(落笔渐快,墨色愈浓)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 “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最后一笔落下,苏轼掷笔于案,墨汁飞溅出细小的墨点。众人心头一震,随即爆发出轻声的赞叹。巢谷走上前,对着文稿深深一揖)
巢谷:(诚恳道)子瞻妙笔,既述公之德,又解我之困,这份情谊,巢谷记下了。
(了尘示意僧人取来拓印工具,准备将记文刻于石碑之上,僧人小心翼翼地将文稿收起)
老木:(看着建成的遗爱亭,感慨道)活了大半辈子,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却从没见过这么有意义的亭子。这两个憨货,这次总算没出大岔子。
石头:(挠着头笑)班主,这次我可记住 “榫卯” 了,再也不会叫成 “笋毛” 了!而且我听苏居士念记文,知道 “遗爱” 就是有人走了,大家还想着他的好!
小墨:(得意地说)我这次画的图纸可没出错,不然这亭子也建不成这么好看。苏居士的记文写得真好,以后我也要学认字!
苏轼:(笑着说)老班主和两位徒弟功不可没,若没有你们的巧思与手艺,便没有这遗爱亭。这亭子不仅是寺里的景致,更是黄州百姓对君猷的感念。元修,这记文虽出我手,实则是你我与黄州百姓共述的心声。
徐君猷:(抚摸着亭柱,轻声道)多谢子瞻,多谢元修,多谢老班主,多谢各位。我虽离开黄州,但这遗爱亭与《遗爱亭记》,会让我永远记得黄州的人和事。何武之 “遗爱”,我何德何能当此赞誉啊!
(就在这时,石头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木头刻的小亭子,亭檐还沾着细微的木屑,递给徐君猷)
石头:(不好意思地说)徐知州,这是我用剩下的木料刻的小亭子,送给您做个纪念,虽然刻得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就像苏居士记里写的,您走了,我们都会想您的。
徐君猷:(接过小木亭,指尖摩挲着粗糙的木纹,感动得说不出话)多谢石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
(围观百姓纷纷鼓掌,掌声惊起竹间麻雀,扑棱棱掠过遗爱亭顶。了尘双手合十,念了一声 “阿弥陀佛”)
了尘:苏居士为亭命名作记,徐知州留下爱民之德,宫束班建成此亭,元修见证其事,这真是一桩千古佳话啊!
苏轼:(望着遗爱亭,笑着说)是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这遗爱亭,会像一颗明珠,永远留在黄州,留在百姓心中。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遗爱亭上,将亭影拉得很长。众人站在亭旁,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石头和小墨还在争论着刚才刻小木亭时谁的手艺更好,老木在一旁无奈地摇头,却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巢谷捧着《遗爱亭记》的文稿,与苏轼并肩而立,徐君猷将小木亭贴身收好,目光久久停留在 “遗爱亭” 三字上)
【剧终】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艺之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