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受命建寺
**
时间:北宋乾德二年(964 年)春
地点:福州郡守府
【福州郡守府内,气氛凝重。郡守鲍修让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串佛珠。】
鲍修让(长叹一口气):这福州之地,近来灾祸不断,百姓人心惶惶。我身为郡守,却无力庇佑一方安宁,实在有愧啊。
【这时,师爷匆匆走进来,向鲍修让行礼。】
师爷:大人,福州的局势愈发严峻,百姓们都在祈求神明庇佑。
鲍修让(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已决定,要建一座寺庙,祈求佛祖保佑福州,让百姓们重归安宁。
师爷:大人,这建寺之事,需得找个靠谱的工匠才行。
鲍修让(点头):我听闻本地有个叫陈实的工匠头子,手艺精湛,为人也实在。你速去把他找来。
【师爷领命而去。不多时,陈实被带到郡守府。他身材魁梧,一脸憨厚,见到鲍修让,连忙跪地行礼。】
陈实:草民陈实,拜见郡守大人。
鲍修让(打量着陈实):陈实,我命你在屏山南麓建造一座寺庙,名为 “越山吉祥禅院”,你可敢接下这差事?
陈实(心中一惊,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大人,草民虽手艺尚可,但建寺乃大事,怕有负大人重托。
鲍修让(微笑着说):我信得过你的本事。这建寺的材料,我已命人拆卸闽王宫殿,你尽管放心使用。此事关系福州百姓福祉,切不可马虎。
陈实(犹豫片刻,重重地点头):大人放心,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鲍修让满意地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张图纸,递给陈实。】
鲍修让:这是寺庙的设计图纸,你拿去好好研究。工期紧迫,务必在一年内完工。
陈实(接过图纸,仔细端详):大人,草民定当日夜赶工,按时交付。只是这工程浩大,还望大人能多派些人手相助。
鲍修让:这个自然。我会调派城中的工匠和民夫,听从你的指挥。所需的物资,也会全力供应。
陈实(再次跪地行礼):多谢大人信任,草民告退。
【陈实怀揣着图纸,走出郡守府。他望着天空,心中既有压力,又有一丝兴奋。他深知,这座寺庙不仅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更是他施展手艺的机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建造出一座传世的寺庙,让福州百姓受益。】
第二幕:筹备与难题
时间:数日后
地点: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
【工棚内,陈实与一群工匠围坐在一起,桌上摊开着寺庙的设计图纸。】
陈实(指着图纸):各位兄弟,这就是郡守大人交给我们的建寺任务。如今材料已有着落,可这工程千头万绪,还得大伙一起出出主意。
工匠甲(皱着眉头):头,这材料虽说用的是闽王宫殿的旧料,可也得仔细清点,看看够不够用。而且这运输也是个难题,山路崎岖,搬运起来可不容易。
工匠乙(点头附和):是啊,还有这场地也得尽快平整出来,不然没法开工。
工匠丙(提出不同意见):我看啊,这设计也得再琢磨琢磨。这大殿的布局,还有这斗拱的样式,是不是能再改进改进,让它更气派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陈实静静地听着,心中已有了盘算。】
陈实(站起身来,双手下压):大家先别吵,听我说。材料清点和运输的事,我会安排一部分兄弟去做。场地平整也不能耽搁,明天就多派些人手,争取早日完工。至于这设计,我觉得咱们得尊重郡守大人给的图纸,不过细节上可以再商量商量。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陈实(继续说道):现在咱们分工明确,各自去忙。遇到问题随时回来商量。
【工匠们领命而去。陈实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暗担忧。他知道,这建寺之路困难重重,但他不能退缩。】
【几天后,陈实带着几个工匠来到了当地一位耆老家中。耆老见他们来了,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
陈实(恭敬地行礼):老人家,我们此次前来,是想向您请教些问题。这建寺之事,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还望您能指点一二。
耆老(微笑着说):年轻人,别客气。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只要我知道,一定知无不言。
陈实(感激地说):多谢老人家。我们在运输材料时,山路难行,进度缓慢,不知可有什么好办法?
耆老(思考片刻):这山路崎岖,确实不好走。你们可以试试用滑轮和绳索,把材料从山上滑下来,这样能省不少力气。
陈实(眼睛一亮):老人家,这主意好!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还有这场地平整,我们担心会破坏地下的风水,不知该如何是好?
耆老(捋了捋胡须):这风水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们在平整场地时,可以先请个风水先生看看,按照他的指点来做,应该不会有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