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乐工受命
**
时间:北宋景德三年,清晨
地点:皇宫御乐房
人物:宫廷乐工单仲辛、老乐师、其他乐工
【御乐房内,一众乐工整齐站立,气氛紧张。皇帝派来的太监站在前方,宣读旨意。】
太监:(尖着嗓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命尔等乐工改良笙之制作,务使其音色更为优美,音域更为宽广。限三个月内完成,若能成功,重重有赏;若逾期未就,定当严惩。钦此!
【乐工们纷纷跪地领旨。】
单仲辛:(站起身,眼中放光)公公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待太监离开后,乐工们开始议论纷纷。】
老乐师:(眉头紧皱,摇头叹气)这谈何容易啊!笙的制作工艺本就复杂,要在短短三个月内改良,难呐!
其他乐工甲:是啊,而且咱们现有的笙,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改起来,万一改坏了可怎么办?
其他乐工乙:就是,到时候不仅没赏,还得受罚,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单仲辛:(拍了拍手,大声说道)大家安静!我知道此事不易,但这也是咱们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若是成功改良,咱们在这宫廷之中,可就有大功劳了!
老乐师:(无奈地看着单仲辛)仲辛啊,你年轻气盛,想法是好的,但这其中的艰难,你怕是还没体会过。
单仲辛:(自信满满地一笑)师傅,您就别担心了!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的!
第二幕:研制风波
时间:上午
地点:乐器制作工坊
人物:单仲辛、乐工甲、乐工乙
【乐器制作工坊内,摆满了各种制作乐器的工具和材料。单仲辛召集乐工们,开始讨论改良笙的方案。】
单仲辛:(兴奋地比划着)我琢磨了很久,咱们可以把笙的簧片增加到 19 个,这样音域肯定能拓宽,音色也会更丰富!
乐工甲:(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19 个簧片?这可从来没试过啊!万一弄不好,这笙可就废了,到时候怎么向皇上交代?
单仲辛:(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我已经仔细研究过了,理论上是可行的!
乐工甲:(着急地跺脚)理论理论,那要是实际做出来不行呢?这风险也太大了!
单仲辛:(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你怎么这么胆小怕事?不冒点风险,怎么能做出好东西?
乐工甲:(也不甘示弱,大声反驳)这不是胆小,是谨慎!咱们不能拿脑袋开玩笑!
乐工乙:(赶忙上前,拉住两人)哎呀,都别吵了!大家都是为了把这笙做好,有话好好说嘛!
单仲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好,那咱们就好好商量。我觉得这 19 簧笙真的值得一试,只要成功了,就是大功一件!
乐工甲:(哼了一声,别过头去)你说得轻巧,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单仲辛:(走到乐工甲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有难度,但我相信咱们的手艺。你就当帮我个忙,一起试试,行不?
乐工乙:(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甲哥,仲辛说得也有道理,咱们齐心协力,说不定真能成呢!
乐工甲:(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好吧,那就试试。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单仲辛:(脸上露出笑容)放心吧,出了问题我担着!咱们这就开始准备材料,动手干!
第三幕:啼笑皆非的实验
时间:午后
地点:工坊内
人物:单仲辛、乐工们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工坊内。单仲辛和乐工们开始动手制作 19 簧笙。】
单仲辛:(拿着簧片,仔细端详)大家小心点,这簧片可是关键,千万别弄坏了。
【乐工们纷纷点头,开始忙碌起来。然而,制作过程并不顺利。】
乐工丙:(突然叫了起来)哎呀,不好,我把簧片装反了!
【众人纷纷转头看向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单仲辛:(无奈地摇摇头)你呀你,这么不小心!快拆下来重新装。
【乐工丙红着脸,赶紧动手改正。没过一会儿,又传来乐工丁的声音。】
乐工丁:(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竹管)这根竹管的尺寸好像不对,吹出来的声音怪怪的。
【单仲辛走过去,接过竹管试了试,果然发出一阵怪声,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单仲辛:(尴尬地挠挠头)怎么回事?这尺寸明明是按照设计来的呀!
乐工甲:(憋着笑)说不定是量的时候出了差错,你平时不是老说我粗心,你自己不也一样嘛!
【单仲辛的脸涨得通红,又气又急。】
单仲辛:都别笑了!这可是正事,要是做不好,大家都得倒霉! 【尽管单仲辛努力维持秩序,但状况还是不断出现。有人把胶水弄洒了,有人在钻孔时钻歪了,整个工坊里一片混乱,怪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