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初定画题
时间:上午
地点:张择端家中
人物:张择端、宫束班众人
【张择端家中,张择端一脸严肃地坐在主位上,宫束班的众人围坐四周,神色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懵懂】
张择端(清了清嗓子,神情郑重):“诸位,今日我接到一项重要任务,皇上命我绘制一幅展现我大宋都城汴京繁华的画作,名为《清明上河图》 ,旨在彰显我朝清明盛世。我已决定,邀诸位一同参与此画的创作。”
【众人听闻,顿时来了精神,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憨货甲(挠挠头,一脸疑惑):“张大人,这‘清明上河图’,‘清明’可是指清明节?可这‘上河’又是何意?难道是要画清明时节大家去河边的场景?”
憨货乙(眼睛一亮,抢答):“我知道我知道!肯定是清明的时候,大家都去河边踏青,所以叫上河!”
【众人哄笑】
张择端(无奈地摇摇头,耐心解释):“非也非也。这‘清明’,有人说是指清明时节,也有人认为是寓意政治清明;而这‘上河’,一说是指汴河,它是汴京的重要交通枢纽,另一说则是指‘溯流而上’之意 ,代表着繁荣向上。此画要展现的,是汴京城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的热闹繁华,以及各行各业、各色人物的生活百态。”
憨货丙(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张大人,您放心!不就是画热闹嘛,我最擅长了!到时候我定能把那街上的人画得活灵活现,保准比真的还真!”
张择端(微微一笑,点头鼓励):“好,有此信心甚好。不过,这作画可急不得,我们还需细细商议,如何布局,如何刻画人物、建筑、景物…… 每一处细节都至关重要。”
憨货丁(皱着眉头,突然发问):“张大人,那这画里都要画些啥人啊?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
张择端(目光深邃,望向远方):“皆要画。既有达官贵人的出行仪仗,又有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有文人墨客的雅集聚会,也有贩夫走卒的辛勤劳作。这《清明上河图》,要展现的是整个大宋的风貌,是众生相。”
第二幕:街头采风
时间:下午
地点:汴梁街头
人物:张择端、宫束班众人
【午后,阳光正好,张择端带着宫束班众人来到汴梁街头,准备采风写生,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形象。街头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人群熙熙攘攘,各类店铺琳琅满目】
张择端(停下脚步,环顾四周,神情专注):“诸位,此处便是汴梁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大家仔细观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和人物,开始写生吧。记住,要注重细节,捕捉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众人纷纷散开,寻找各自的写生位置,拿出画具开始作画。不一会儿,憨货甲便遇到了问题】
憨货甲(皱着眉头,挠挠头,看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卖货的商贩,自言自语):“这卖货的到底算啥职业呢?是商人,还是小贩?哎呀,不管了,先画再说。” 【说完,便开始下笔】
【另一边,憨货乙正对着一个正在挑担的脚夫写生,可画了没几笔,就唉声叹气】
憨货乙(看着自己画得歪歪扭扭的线条,一脸沮丧):“这脚夫咋这么难画啊,这姿势怎么都画不像。” 【一边嘟囔,一边不停地擦改】
【张择端在众人之间穿梭,不时停下来看看大家的画作,给予指导和建议。当他走到憨货甲身边时,看到憨货甲画中把卖货的商贩画成了一个手持毛笔、摇头晃脑的书生模样,不禁哭笑不得】
张择端(指着画,耐心地说):“你这画的是何人?这明明是个卖货的商贩,你怎么画成了书生?你看他的穿着,粗布麻衣,腰间系着围裙,手里拿着秤砣,这都是商贩的特征,可不能弄错了。”
憨货甲(尴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嘿嘿,张大人,我一时看错了,我这就改,这就改。” 【急忙拿起笔开始修改】
【张择端又走到憨货乙身边,看了看他的画,轻轻叹了口气】
张择端(握住憨货乙的手,示范着画了几笔):“画人物,首先要把握好人物的比例和动态。你看这脚夫,他挑着担子,身体是前倾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腿部的姿势也很关键,要体现出他行走时的力量感。你再重新观察观察,重新画。”
憨货乙(认真地点点头,眼睛盯着脚夫,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重新开始作画)
【不远处,憨货丙正在画一个正在表演杂技的艺人,他画得十分投入,可画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把艺人画得像个怪物】
憨货丙(自我欣赏着自己的画作,还得意地说):“我这画,把这艺人的奇特之处都画出来了,肯定能得张大人夸奖。”
【张择端走过去,看到这幅画,无奈地摇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