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初接任务
**
时间:明嘉靖四十年(1561 年)夏
地点:范钦府邸
【范钦坐在书房中,神情严肃,等待着工艺门宫束班负责人的到来。不一会儿,负责人带着几个工匠走进书房,向范钦行礼。】
范钦:(起身,微微拱手)诸位请坐。今日请你们来,是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托付。我欲建造一座藏书楼,名为天一阁。
宫束班负责人:(恭敬地)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知这天一阁可有特别要求?
范钦:(踱步,语气郑重)此楼的关键在于防火与藏书功能。我一生嗜书,所藏之书皆是心血,绝不能毁于火灾。这藏书楼,要能妥善保存这些书籍,供后世子孙研读。
宫束班成员甲:(小声嘀咕)防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宫束班成员乙:(点头附和)是啊,木头房子最怕火了。
宫束班负责人:(瞪了两人一眼,转向范钦)大人,我等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只是这防火的具体要求,还请大人明示。
范钦:(停下脚步,看向众人)我研究过,这藏书楼取名 “天一阁”,取自 “天一生水” 之意,你们在建造时,要体现以水克火的理念。楼前需开凿水池,名为天一池,与月湖连通,保证池水终年不竭,以备灭火之需。
宫束班负责人:(连忙应道)大人高见,我等定会照办。那藏书功能方面呢?
范钦:(指着书房中的书架)藏书楼内部的布局要合理,书架的设计要便于存放和查找书籍。还要考虑通风和防潮,不能让书籍受潮损坏。
宫束班成员丙:(思索片刻)大人,通风和防潮的话,我们可以在墙上多开窗户,地面用防潮的材料铺设。
范钦:(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就按你说的办。还有,这藏书楼的结构要稳固,能历经岁月而不倒。
宫束班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精心设计,选用上好的材料,保证天一阁坚固耐用。
【众人开始热烈讨论,初步规划着天一阁的建造方案,范钦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幕:筹备与设计
时间:1561 年夏末秋初
地点:宫束班工坊
【宫束班的工坊内,一片忙碌景象。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桌上堆满了各种建筑材料样本和图纸。】
宫束班成员甲:(拿着一块木材,仔细端详)这木材的质地倒是不错,用来做梁柱应该很合适。
宫束班成员乙:(点头赞同)嗯,不过这防火的材料还得再找找,普通木材可不行。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着材料的选择。这时,负责人拿着一本古籍走了进来。】
宫束班负责人:(兴奋地)我找到了一本关于防火建筑的古籍,里面有些记载或许对我们有用。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负责人翻开古籍,指着上面的内容讲解起来。】
宫束班成员丙:(眼睛一亮)原来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涂料涂抹在木材上,增强防火性能。
宫束班成员丁:(皱着眉头)可是这涂料的配方我们也不知道啊,上哪儿去找?
【众人陷入了沉默,一时想不出办法。突然,宫束班成员甲一拍脑袋。】
宫束班成员甲:我想起来了,我曾听一位老工匠说过,他知道有一种涂料是用特殊的矿物和植物熬制而成,防火效果很好。我这就去打听一下。
【说完,他便匆匆离开了工坊。与此同时,其他成员也开始查阅各类书籍、图纸,设计天一阁的方案。】
宫束班成员乙:(在图纸上比划着)我觉得这藏书楼应该建成两层,一楼用来存放常用书籍,二楼存放珍贵典籍。
宫束班成员戊:(提出异议)我看不如建成三层,这样可以增加藏书空间。而且三楼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收藏室,用来存放字画等易损物品。
【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其他成员也纷纷加入争论,一时间工坊里吵得不可开交。】
宫束班负责人:(大声喊道)都别吵了!大家先冷静一下,我们都是为了把天一阁建好,有不同意见可以好好商量。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负责人走到图纸前,沉思片刻。】
宫束班负责人:我觉得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范钦大人 “天一生水” 的理念。这藏书楼的布局和结构,都要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
宫束班成员丙:(若有所思)大人说得对,我们可以在楼前开凿天一池,让水与楼相互呼应。而且在建筑结构上,也可以采用一些与水相关的元素,比如屋顶的坡度设计,就像水波一样。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结合范钦的 “天一生水” 理念确定了方案。】
宫束班负责人:(满意地)好,那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准备,大家抓紧时间,争取早日开工。
【众人齐声应和,各自忙碌起来,为天一阁的建造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