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倔强地说道):“妈妈,我与冒公子是真心相爱,我不在乎他有没有钱。就算要我吃苦,我也心甘情愿。”
鸨母(冷笑一声,说道):“哼,真心相爱?在这世上,没钱什么都做不了。你要是不听我的,就别想离开这里!”
【董小宛无奈,只好将此事告诉冒辟疆。冒辟疆也为他们的未来感到担忧,但他并没有放弃。】
冒辟疆(紧紧握着董小宛的手,说道):“小宛,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娶你。就算散尽家财,我也在所不惜。”
董小宛(眼中含泪,点头说道):“公子,我相信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愿意和你一起面对。”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冒辟疆几次想要为董小宛赎身,都遭到鸨母的拒绝。鸨母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赎金,冒辟疆根本无力承担。两人陷入了绝望之中。】
【就在他们走投无路之时,钱谦益听闻了他们的遭遇,决定伸出援手。钱谦益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江南一带声望颇高,与官府也关系深厚。】
钱谦益(微笑着对冒辟疆说道):“冒公子,我与小宛也算相识一场,她的才情我很欣赏。如今你们遇到困难,我自当相助。”
冒辟疆(连忙行礼,感激地说道):“钱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冒某没齿难忘。只是这赎金……”
钱谦益(摆摆手,说道):“赎金的事你不必担心,我来想办法。你只管准备好迎娶小宛就是。”
【在钱谦益的帮助下,董小宛终于赎身成功。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 年),董小宛嫁给了冒辟疆,成为他的妾室。婚礼当天,董小宛身着红嫁衣,凤冠霞帔,美得如同仙子下凡。冒辟疆牵着她的手,步入洞房,两人从此结为连理,开启了新的生活。】
第三幕:乱世流离
时间: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至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
地点:如皋、盐官等地
人物:董小宛、冒辟疆、冒母、仆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一路南下,烧杀抢掠,局势动荡不安。如皋也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冒家陷入了恐慌之中。】
冒辟疆(一脸焦急,对家人说道):“如今局势危急,清军眼看就要打过来了,我们必须赶紧离开这里,否则性命不保!”
冒母(忧心忡忡,说道):“可是我们能去哪里呢?这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危险。”
董小宛(坚定地说道):“不管去哪里,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还有希望。我们先离开这里,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一下。”
【于是,冒家匆忙收拾行李,带着一些细软,开始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躲避着清军的追捕和战乱的纷扰。董小宛虽然身为女子,但她却表现得十分坚强,不仅要照顾冒辟疆和冒母,还要应对各种困难和危险。】
【然而,祸不单行。在逃亡途中,冒辟疆不幸病倒了,染上了疟疾和痢疾,病情十分严重。他整日高烧不退,上吐下泻,痛苦不堪。董小宛心急如焚,日夜守在他的床边,悉心照料。】
董小宛(轻轻抚摸着冒辟疆的额头,焦急地说道):“相公,你一定要好起来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
冒辟疆(虚弱地说道):“小宛,辛苦你了…… 我这病…… 恐怕是好不了了……”
董小宛(连忙捂住冒辟疆的嘴,说道):“相公,你别胡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一起度过余生呢!”
【为了照顾冒辟疆,董小宛想尽了办法。她四处寻找草药,为冒辟疆煎药熬汤;她亲自为冒辟疆擦拭身体,清理呕吐物;她日夜守在冒辟疆的床边,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然而,董小宛却因为过度劳累和担忧,身体越来越虚弱。她原本就娇弱的身体,在这样的折腾下,终于支撑不住了。她开始咳嗽、发烧,脸色苍白,形容憔悴。】
冒辟疆(看着董小宛虚弱的样子,心疼地说道):“小宛,你也病倒了,都是我拖累了你……”
董小宛(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道):“相公,你别这么说。只要你能好起来,我做什么都值得。我这病,休息几天就会好的。”
【尽管董小宛嘴上这么说,但她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连走路都有些吃力。冒辟疆虽然病好了一些,但看到董小宛的样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担忧。】
【不久后,他们逃到了盐官。在盐官,他们暂时安顿了下来。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冒家的财产在逃亡途中几乎损失殆尽,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董小宛不得不精打细算,想尽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董小宛和冒辟疆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的感情也在患难中变得更加深厚。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董小宛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她的生命,正在一点点地消逝……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