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心念电转,瞬间便明白了空远大师的深意。
他是打算让张君宝先以少林《童子功》铸就无上纯阳根基,待其大成之后,再转而修行那更为高深、且同属佛门一脉、由他自创的《九阳神功》。
这条路稳扎稳打,确实能培养出一位佛门的绝顶高手。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就被杨过自己否定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澄澈、灵性内蕴的少年,一个更宏大、更契合其未来命格的图景在他脑海中展开。
“未来的道门宗师,旷古烁今的张真人,怎能囿于佛门武学,最终止步于一位佛门高僧?”
“他的道路,当在道法自然,在阴阳变化,在开创那包容天下的太极之道!”
一念及此,杨过不再犹豫。
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却带着某种宿命意味的笑容,对张君宝招了招手:“君宝,你过来。”
张君宝虽不明所以,但对这位气度不凡、连空远师祖都敬重有加的施主颇有好感,依言走近。
杨过伸出右手食指,指尖凝聚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灵光,轻轻点在了张君宝的眉心之上。
刹那间,两股磅礴而玄奥的信息流,如同醍醐灌顶般,直接涌入张君宝的识海深处!
其一,并非完整版的《九阳神功》,而是当年王重阳刻于古墓石壁上的那份初始的、草创的《九阳神功》纲要!
其中充满了探索的痕迹、未尽的思绪,以及至阳至刚的原始道韵,更像是一篇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论”,而非定型的功法。
其二,则是那部名震天下却缺失了核心总纲的《九阴真经》残篇!其中包罗万象,心法、疗伤法门应有尽有,偏偏少了那统御全局、阐述武学至理的总纲,留下无数的空白与悬念。
这两部功法,一至阳,一至阴,却都是残缺不全的状态。
它们如同两颗蕴含着相反属性却又相互吸引的种子,被杨过一同埋入了张君宝的心田。
更有一句古老的偈语,如同洪钟大吕,伴随着功法信息回荡在他的意识中:
“九阴九阳,孰弱孰强?阴阳共济,天下称皇!”
杨过此举,意在深远。
他并非吝啬完整的功法,而是清晰地预见到,对于张君宝这等注定要开宗立派的绝世奇才而言,完整的功法反而是一种桎梏。
其中蕴含的前人过于成熟和固定的思想理念,容易禁锢住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而这残缺的、充满未知与可能的九阴残篇与九阳草创纲要,则是最好的“启蒙”与“引子”。
它们能为他指明“阴”与“阳”这两条武道极致道路的方向,却不会告诉他具体的终点在哪里。
剩下的路,需要张君宝用自己的智慧和悟性去探索、去填补、去融合!
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跳出前人的框架,悟出那阴阳互济、圆转如意的太极至理,走出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张君宝虽年纪尚小,但灵性天成。
他闭目凝神,感受着识海中那两篇截然不同却又隐隐呼应的玄妙经文,虽然大部分内容晦涩难懂,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感与探索欲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自己面前缓缓开启。
他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少了几分孩童的懵懂,多了几分清澈的明悟。
他恭恭敬敬地对着杨过深深一揖。
“多谢施主传法之恩!君宝……铭记于心!”
他虽然还不完全理解这份馈赠的全部重量,却本能地知道,这对自己至关重要。
杨过坦然受了他这一礼,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转身便带着小龙女飘然离去。
走出少林寺山门,一直安静跟随的小龙女终于忍不住心中好奇。
“你方才对那小和尚做了什么?”
“我看你点了他一下,他好像……很不一样了。”
杨过牵着驴,目光望向远方云雾缭绕的山峦,淡然答道:
“没什么,只是随手传授了他两篇残缺的功法口诀罢了。”
“残缺的?”小龙女秀眉微蹙,有些不解,“你既然有心传他武功,为何只给残缺的?这般吝啬,可不似你的作风。”
杨过闻言,转头看了小龙女一眼,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不,他需要的,恰恰就是残缺的。”
“张君宝乃天生修道胚子,他人之道非他之道,只需要引领入门就能够自己了悟道机。”
“完整的功法,如同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将所有的答案、所有的路径都清晰地告诉了你。”
“这对于寻常武者是幸事,但对于他……”
“反而是一种束缚,容易让他的思想被前人的框架所禁锢。”
“他还如此年轻,灵性未泯,犹如一张白纸。”
“此刻给他残缺的功法,就如同给了他一把钥匙,一个方向,却留下了无尽的空白需要他自己去思考、去填补、去创造。”
“这过程中的摸索与顿悟,远比直接得到答案更为珍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