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3-12
苏喆“复赛满分,省一”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已然沸腾的青藤高中再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这一次,不再有任何质疑和杂音,只剩下纯粹的震撼与仰望。学校的宣传机器立刻开动,横幅、喜报、校园网头条,无一不在宣扬这位横空出世的数学天才,试图用这份巨大的荣誉来冲刷陈宇作弊事件带来的阴霾。
然而,苏喆并未沉浸在鲜花与掌声中。他清楚地知道,表面的风光之下,暗流依旧汹涌。陈国栋尚未倒下,原身的污名也尚未彻底洗清。他需要借助这股东风,将一切彻底了结。
校调查组在苏喆省一荣耀的加持下,工作效率陡然提升,态度也变得更加坚决。他们重新约谈了期中考试当天的监考老师、考场内的部分学生,甚至开始调阅一些之前被忽略的行政记录。
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套在了陈国栋的脖子上。
这天下午,苏喆被调查组请到了行政楼的小会议室。会议室内气氛严肃,除了调查组的两位负责人,赫然还有脸色铁青、眼神躲闪的陈国栋,以及一位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苏喆同学,请坐。”副校长语气温和,但眉宇间带着凝重,“关于你提出的重新调查期中考试事件的申请,调查组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进展。今天请你来,是想当面核实一些情况,也希望各方能坦诚沟通,尽快澄清事实。”
苏喆平静地坐下,目光扫过陈国栋,对方立刻避开了他的视线,放在腿上的手微微颤抖。
调查组的组长,一位姓孙的资深教师,打开文件夹,沉声道:“我们重新询问了当时的监考老师王老师。他最初坚持之前的证词,但在我们出示了考场座位分布图并反复询问细节后,他承认,当时他主要的注意力确实在陈宇同学身上,因为陈宇同学是年级焦点,对于后排苏喆同学的具体情况,他的记忆‘可能不那么清晰’。”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意味着主要人证的证词可靠性大打折扣。
孙老师继续道:“同时,我们找到了一位当时坐在苏喆同学斜后方的学生,他回忆说,好像看到陈宇同学当时有个向后转身的小动作,但不确定是否与纸条有关。之前因为害怕,他没敢说。”
陈国栋猛地抬头,急声反驳:“这都是臆测!没有实质证据!不能凭这些就推翻之前的结论!”
副校长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苏喆看着陈国栋狗急跳墙的样子,缓缓开口:“陈主任,您似乎很害怕找到实质证据?”
陈国栋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声道:“你什么意思?我这是维护学校的程序和尊严!”
“程序的尊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苏喆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我始终相信,真相不会因为掩盖而消失。”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副校长和调查组老师:“老师,关于证据,我或许可以提供一点线索。”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
“哦?苏喆同学,你有什么线索?”孙老师立刻追问。
“我了解到,学校监控系统的数据保留政策是一个月。期中考试距今已超过两个月,按理说,当时的考场监控录像已经被覆盖。”苏喆不疾不徐地说道,“但是,我最近对数据恢复技术有些兴趣,自学了一点皮毛。我无意中发现,或许是因为存储设备的某些物理特性,或者写入新数据时并非完全覆盖旧有磁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被覆盖的数据有可能留下极微弱的‘残影’,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或许有极小的概率能够部分恢复。”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他如何可能获得“证据”,又巧妙地将“记忆觉醒”天赋追溯数据残影的能力,伪装成了对“数据恢复技术”的运用。
陈国栋闻言,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失声叫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覆盖了就是没了!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
他的过度反应,让副校长和调查组老师的眼神都变得锐利起来。
苏喆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推测和技术上的可能性。具体能否实现,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但我认为,既然存在这种理论上的可能,为了彻底查清真相,不妨尝试一下。毕竟,这关系到一位学生的清白,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他将选择权抛给了校方。
副校长沉吟片刻,与孙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苏喆同学说得有道理。既然存在疑点,就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我们会立刻联系市里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对相关时间段的监控存储设备进行检测和尝试恢复!无论结果如何,学校都会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交代!”
“不!你们不能……”陈国栋还想阻止,但在副校长严厉的目光下,后面的话卡在了喉咙里,整个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眼中充满了绝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