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桌的商贩攥紧拳头:"好不容易盼来太平日子,难道又要毁在这些世家手里?"
西市某个阴暗的角落,几个粗布 的汉子咬牙切齿:"这些蛀虫就该被连根拔起!"
此刻的长安城,仿佛暴风雨前的海面,暗潮汹涌。
大唐历经战乱方得安定,岂容这些祸国殃民之徒继续猖獗!若不尽数铲除,如何告慰那些在烽火中家破人亡的黎民百姓?
长安街头已有激愤民众怒砸世家门庭,誓要将乱源扼杀于未起之时。经此变故,世家声望一落千丈——往昔百姓对高门大族的敬畏仰望,如今尽数化作刻骨恨意。若朝廷真要清算世家,民心所向不言自明......
整座长安城笼罩在肃杀氛围中,百姓的怨愤如乌云压城。然而太极殿上的李世民却气定神闲,指尖轻叩龙椅扶手冷笑:"荒谬!说什么千年世家不灭,却无千年王朝?"
"世家能绵延千载,不过是在强敌面前卑躬屈膝、认贼作父!" 目光如电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当初五胡乱华之时,这些食汉禄数百年的世家,非但不思报国,反倒帮着胡虏欺压中原百姓!"
殿中空气骤然凝固。李世民每句话都像利刃剥开世家精心修饰的假面:"他们就像一群蛀虫,不断啃食王朝根基。西晋八王之乱后,多少世家为虎作伥?多少蛮夷政权是靠着世家扶持才得以立足?"
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 被鲜血淋漓地扯出:那些号称诗礼传家的名门,每逢异族入侵就争先恐后献上降表。最讽刺的莫过于孔子后人,竟能对着不同异族三番五次屈膝称臣......
此刻若有旁观者定会惊叹:这龙椅上坐着的不仅是 ,更是一柄悬在世家头顶的利剑。满朝文武中,连出身世家的谏臣都羞愧地退入阴影,再不敢为故主发声。
这是他们应得的结局!
李二俯视着殿中群臣的反应,心中暗暗舒坦。
但他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贸然对世家动手。
“众卿,朕方才所言俱是实情,然世家根基深厚,不可小觑。”
“为大唐安定,为免苍生再遭战火,纵使世家可恶,亦不可强行剿灭。”
“仍依原定谋划,公审世家官员罪状,一举摧毁其声望!”
李二心知世家如同附骨之疽,可这毒疮已盘踞多年,根深蒂固。
若鲁莽剜除,必伤及国本。
唯有先断其命脉,逐步瓦解方能成事。
公审世家官员,正是绝佳良策。
如今民间对世家怨声载道,公审时再揭露其恶行,必令百姓彻底厌弃,使其沦为过街老鼠!
届时,李二再处置世家,便易如反掌。
群臣纷纷附和:
“陛下明鉴!”
“暂忍一时之气,来日新账旧账一并清算!”
此事就此敲定。
李二与众臣按捺怒意,静待公审到来。
风声早已传遍长安,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庆。
“要当堂审判那些世家狗官?”
“苍天有眼!这帮蠹虫的恶行终于要见光了!”
“公开审讯才算公道!”
“我们只要恶徒血债血偿!”
血仇自然要用血来偿。
以蓝田县令为首的世家官员罪恶滔天,千刀万剐亦不为过。
这便是他们应得的下场,更是万民翘首期盼的结局。
整座长安城都在等待这场审判。
而世家普通族人听闻此事,俱是面如土色。
“公审?!”
“扣押族长们,就是要让他们亲眼目睹家族蒙羞?”
他们终于明白朝廷用意。
既然选择律法审判,说明尚未要彻底撕破脸。
可一旦罪状公示,世家声望必将土崩瓦解。
若族长们尚在,定会拼死阻挠——然而如今无人能挡这场公审。
越是醒悟,世家子弟便越是暴怒。
“朝廷这是要把我族尊严碾进泥里!”
“如此毒计,究竟是何人谋划?我世家誓不罢休!”
可这些咒骂,终究只是徒劳的狂吠。
蝼蚁之力,岂能撼动朝廷决断?
与此同时,公审计划的狠辣手段,令所有世家之人不寒而栗。
无人愿意沦落到被万千百姓围观审判的境地。
——
长安城。
世家族长遭软禁,世家即将面临公审,这两则消息不仅引发百姓热议,更让一批早已抵达的特殊看客目睹了一场大戏——新唐商会的商贾们。
顾元宝、陶瓷商杨义雄、木材商李栋、马车行主张兴飞等人刚到长安准备赴李沐的宴请,便被近日的风云骤变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们万万没想到,昔日显赫的世家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世家......"
"尔等也有今日!"
顾元宝切齿痛骂,眼中却迸发狂喜。
他受尽世家盘剥,积怨最深。尽管投靠李沐后得以自保,却从未想过那高高在上的世家会有这般境遇。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
当世家被押上公审台,甚至当众处决之时,不仅是对世家声望的致命打击,更是向天下人昭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