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亲眼见证盛世开启,又得见天降祥瑞,百姓们都说这辈子值了。
寒冬的余韵渐渐消散。
春风拂过大地,带走了最后一丝凛冽。
贞观三年的春天如期而至。
李沐盘点着过往一年,心中颇有感慨。
“去年此时,我还身处偏远山村,对外界一无所知。”
“短短一年光景,竟已能影响大唐的进程。”
自红薯在关中推广,百姓饥馑得以缓解。
随后钢铁、煤炭、水泥、纺织厂接连问世。
连新唐医院也即将揭开帷幕。
每一项成就皆来之不易,凝结着李沐的心血。
对此,他深感欣慰。
“新的一年,新的开端。”
“且看看还有哪些事需在今年推进……”
细数之下,待办事项依然繁多。
关中交通网计划梳理完毕,待招工启动。
新唐医院开业在即。
推广教育、科举改制亦需筹谋。
前路依旧忙碌。
“凡事需循序渐进。”
“先与新唐商盟商议招工事宜。”
李沐当即唤人寻来顾元宝。
此等庞大工程,他无暇亲自主持,欲委托对方代为统筹。
不多时,顾元宝恭敬立于堂前。
“拜见小郎君!”
李沐打量着这个看似憨厚实则精明的商人,颇为满意。
单凭其机敏,就足以应付诸般事务。
“今日唤你前来,是有一项重任相托。”
“可愿代我出任关中交通网总管,统揽全局?”
总管?统揽全局?
顾元宝惊得浑身一颤,脸上肥肉直抖。
“小郎君折煞在下了!”
“如此浩大工程,千里水泥路,岂敢……”
稍有不慎,恐酿大祸。
他实不敢担此重责。
李沐却不容推辞,挥手打断。
“不必过谦!”
“以你之能,足堪此任!”
“只需按部就班,依我规划行事,必无差池。”
说罢,递过一叠文书。
“此乃招工细则与筑路方略。”
“仔细研读,半月之内招募工匠,开工筑路。”
李沐态度坚决,顾元宝只得应承。
怀揣忐忑退出书房,翻开文书细看。
所幸计划周祥,条理分明,照章办事即可。
“唉。”
“既蒙小郎君器重,定当竭力而为。”
“招工筑路而已,何须畏首畏尾!”
关中掀起筑路热潮
顾元宝雷厉风行,正月未尽,整个长安城便沸腾起来。
新唐商盟联合众商贾,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招工行动。
"奉天子诏令,新唐商盟即将修筑关中水泥官道!"
"急募十万工役,管三餐宿,酬劳丰厚!"
长安百姓对修建水泥路并不陌生。新唐大道的修筑场景历历在目,不少人都曾亲身参与。
"这差事再好不过!"
"活计简单,膳食可口,工钱又丰!"
"速去应募,良机不可失!"
招工进行得异常顺利,短短三日就募足了十万民夫。李沐听闻此事也颇为惊讶。
"竟这般迅速?"
"十万之众啊!"
"顾管事果然得力!"
原本预计半月方能完成的招募,没想到三日便告竣。关中人口有限,能如此高效实属难得。
顾元宝难掩激动:"百姓闻听修筑官道,争先恐后前来应募。许多人家就在筑路沿线,相当于在家门口务工,安置起来也省了不少周折。"
李沐恍然。他规划的交通网络本就经过人口稠密之处,正合了地利之便。
"甚好,即刻开工!"
"先平整路基,待水泥砂石齐备便可正式铺筑。"
如此浩大工程,自然惊动了朝堂。太极殿内,魏征听闻杜如晦奏报,震惊不已。
"三日募得十万之众?"
"这位李公子究竟要掀起多大的波澜?"
太宗皇帝也不禁感叹:"李卿行事,当真......"
即便是朝廷,也未必能有这般号召力。
“朕早已与诸位爱卿商议此事,并提前整顿关中官吏,清除阻碍!”
“只要他不生乱,便随他去吧!”
“关中道路修建完毕,方为大唐之福!”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深表赞同。
修建关中道路之事,众人皆已知晓,亦有所预见。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动静竟如此之大。
长孙无忌捋须一笑,从容说道:
“如此反倒更好!”
“声势越大,人手越足,道路修筑自然越快!”
“或许很快,我们就能见到平整坚固的水泥路遍布关中!”
众人面露欣慰之色,对此满怀期待。
“正是如此!”
“小郎君办事,何须我等担忧?”
群臣早已对李沐的能力深信不疑,毫无质疑之心。
唯有魏征仍旧眉头紧锁,沉默良久,终是开口:
“十万之众!”
“关中百姓才有多少?”
“如此大规模征调劳力,是否会耽误春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