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的运动鞋踩在小区的鹅卵石路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他紧贴着围墙根,尽量让自己的影子融入路灯照不到的黑暗里。身后时不时传来物业人员的脚步声和交谈声,他们的手电筒光束在建筑物之间扫来扫去,就像是在寻找一只逃跑的猎物。
张磊摸了摸藏在衣服里的实验日志,那本封皮已经有些磨损的笔记本,此刻就像是一块烧红的炭,烫得他胸口直发疼。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仔细看看里面写了什么。李奶奶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张磊担心物业会顺藤摸瓜找到那里。他的目光扫过小区的各个角落,最后停留在了3栋旁边的那棵老松树上。
那棵松树是小区里最古老的一棵树,树干粗壮得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茂密得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将树下的地面遮得严严实实。张磊记得李奶奶说过,这棵松树是在小区建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算是小区的"原住民"。或许,在这棵老松树的庇护下,他能暂时避开物业的耳目。
张磊猫着腰,快速穿过了两栋楼之间的空隙,来到了老松树的下面。他背靠着树干坐了下来,从衣服里掏出实验日志,借着透过树叶洒下的点点月光,开始翻阅起来。
实验日志的第一页上,用蓝色钢笔字迹工整地写着:"实验场编号:7;实验场名称:幸福小区;实验目的:测试人类对规则的适应度;实验负责人:陈博士。"看到"陈博士"这个名字,张磊的心里微微一动。他记得在实验室里找到的那张照片上,穿白大褂的男人应该就是陈博士,也就是李奶奶口中提到的"前租客"。
张磊继续往下翻。第二页上写满了各种数据和计算公式,看起来像是在记录某种实验参数。第三页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第1天:投放基础规则(电梯、垃圾站、镜子),所有住户表现正常,无明显异常反应。"第四页:"第7天:增加进阶规则(午夜禁止外出、不得在镜中停留超过30秒),已有3名住户出现轻微不适症状。"第五页:"第15天:发现第1个适应者(编号7-001),该住户能够在镜中世界停留超过2分钟,且未出现异常症状。"...
张磊越看越心惊。原来,整个幸福小区都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场,而他们这些住户,不过是实验用的小白鼠而已。那些看似诡异的规则,其实都是实验的一部分,目的是测试人类对这些规则的适应程度。而所谓的"适应者",应该就是像他和小林这样,能够在规则中生存,甚至利用规则的人。
翻到第十页,张磊看到了一段让他更加震惊的内容:"第30天:实验场出现不稳定迹象,部分规则开始自我演化(如电梯的镜中世界、垃圾站的时间扭曲)。第7-001号适应者开始调查规则的真相,已引起物业系统的注意。"这段内容的后面,还附着一张便签,字迹有些潦草,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他们开始怀疑我了,我必须加快收集规则钥匙的进度。如果我失败了,希望下一个适应者能够完成我的使命——找到7把规则钥匙,打开公约核心室,揭露这个实验的真相。"
张磊的手指微微颤抖。这张便签的字迹,和照片上陈博士的字迹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陈博士在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清理"之前,已经预见到了会有下一个适应者出现,并且希望这个适应者能够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而现在,张磊就是这个"下一个适应者"。
实验日志的最后几页,记录的都是关于规则钥匙的信息。"规则钥匙共有7把,分别对应小区的7个关键区域(电梯、垃圾站、钟楼、物业办公室、消毒区、花园、地下停车场)。每把钥匙都蕴含着该区域规则的核心力量,集齐7把钥匙后,可以打开位于钟楼顶层的公约核心室。"看到这里,张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现在已经找到了两把钥匙(电梯和垃圾站),第三把钥匙应该就在钟楼里。
就在张磊沉浸在实验日志的内容中时,一阵凉风吹过,他突然感觉到有人在盯着自己。他猛地抬起头,发现不远处的路灯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李奶奶。李奶奶的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正朝着他这边微微点头。
张磊赶紧合上实验日志,站起身朝着李奶奶走了过去。"李奶奶,您怎么在这里?"他小声问道。
李奶奶把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指了指老松树的树干。张磊这才注意到,树干上有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树洞。李奶奶拉着他躲进了树洞里,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保温桶,递给他:"先喝口热粥吧,你肯定饿坏了。"
张磊感激地接过保温桶,喝了一口热粥,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李奶奶,您知道这个实验场的事情吗?"他忍不住问道。
李奶奶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我知道。其实,我也是这个实验的参与者之一。不过,我是自愿加入的。"她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像是在回忆着什么,"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生物学家。陈博士找到我,说他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人类适应性的研究,希望我能参与进来。当时我被他的想法深深吸引了,就答应了。没想到,这个实验后来会变得这么失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