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1 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星辰生命研究所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研究所内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穿梭在实验室与病房之间,仪器运转的低鸣与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 “科研交响乐”。这天,陈宇特意从公司总部赶来,听取林婉清博士及其团队的工作汇报,了解研究所近期的科研进展与临床成果。
汇报会议在研究所的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林婉清穿着一身简洁的白大褂,手中拿着平板电脑,身后的大屏幕上投影着详细的数据图表。团队核心成员坐在两侧,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厚厚的汇报材料,脸上带着自信的神情。
“陈总,首先向您汇报我们最早开展的‘运动损伤与神经修复’项目,这也是目前合作范围最广的项目。” 林婉清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手指在屏幕上轻点,切换出合作医院名单,“截至目前,我们已与全国 15 家医院达成深度合作,涵盖京市积水潭医院、沪市第六人民医院、粤省中医院等骨科、神经科领域的顶尖机构,还有苏省人民医院、川省华西医院等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参与。项目主要针对关节损伤和脊髓受损患者,通过‘生命 1 号局部强化 + 康复训练指导’的联合方案治疗。”
她顿了顿,调出治愈数据图表,语气中带着欣慰:“作为最早落地的项目,目前累计收治患者 8600 例,其中关节损伤患者 6200 例,已全部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不少专业运动员经治疗后重返赛场;脊髓受损患者 2400 例,100% 实现了自主行走,治愈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紧接着,林婉清切换到下一个项目:“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精准治疗’项目,我们选择与高端知名医院合作,目前已敲定京市协和医院、沪市儿童医学中心、粤省心研所等 6 家顶尖医疗机构。该项目针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先心病,结合基因检测与生命 1 号心肌功能强化技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低龄患儿和重症患者。截至目前,已治愈患者 1120 例,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心肌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仅 2.3%,远低于传统治疗方式。”
“新型病毒相关项目的进展也很顺利。” 林婉清继续汇报,屏幕上出现免疫强化与后遗症治疗的数据,“针对年初的新型病毒,我们的免疫强化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累计完成 2 亿人次的强化,其中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高危人群覆盖率达 95% 以上,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链。在后遗症康复治疗方面,我们从 4 月份启动科研攻坚,重点解决患者术后疲劳、肺部功能下降、心肺耐力不足等问题,6 月份正式确定‘免疫调节 + 器官功能修复’的治疗方案,随即在全国 30 家医院试点应用。截至目前,已帮助 2000 名患者缓解症状,其中 1500 人已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现该方案正通过卫健委向全国各大医院推广,预计 9 月底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全覆盖。”
最后,林婉清提及罕见病治疗:“针对‘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地中海贫血’等罕见病的基因编辑辅助治疗项目,目前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临床审批。我们正在与京市天坛医院、沪市瑞金医院、川省华西医院等 8 家医院积极接触,推广治疗方案,预计下个月启动临床一期试验,首批计划招募 120 名患者,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与方案。”
“治愈病例与整体临床数据方面,除了上述项目,我们收治的 50 例新型罕见病例,经过三个月针对性治疗,23 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8 例已达到出院标准。” 林婉清补充道,“所有项目的患者随访数据显示,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均稳步恢复,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陈宇认真听着汇报,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做得很好!从最早的运动损伤项目到现在的罕见病研究,你们始终围绕患者需求推进科研,既保证了技术落地的效率,又兼顾了治疗效果。后续要继续严把质量关,尤其是罕见病临床实验,一定要做好风险管控,确保每一项技术、每一次治疗都安全可靠。”
汇报会议结束时已临近中午,陈宇提议与团队一起在研究所的饭堂用餐,既能节省时间,也能趁此机会与大家多交流。饭堂里,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了丰富的午餐,荤素搭配合理,还贴心地为科研人员准备了滋补汤品。陈宇与林婉清坐在一张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后续的科研规划,其他团队成员也围绕在周围,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与难题,气氛轻松而融洽。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黑色西装、身形挺拔的男子快步走进饭堂,径直走向陈宇。他是星辰公司的安保队队长张磊,曾在特种部队服役多年,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安保经验,全面负责星辰公司及旗下研究所、生产基地等核心区域的安全保卫工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