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贾环依旧每日往返于国子监与贾府之间,生活节奏却愈发紧凑。秋闱之期渐近,他需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举业之中。
国子监内,博士授课愈发精深,同窗竞争亦日趋激烈。
贾环凭借“过目不忘”之能,将各类经义注疏、程墨范文烂熟于心,更难得的是,
他将处理府外庶务、乃至在北静王府见识到的时政利弊,悄然融入文章之中,破题立意常能别出机裁,既合圣贤之道,又切中时弊,深得几位看重实学的博士赞赏。
周老先生偶有来信指点,亦对他这种“经世致用”的倾向颇为鼓励。
【叮!宿主‘举业’技能持续提升!‘经义文章’等级大幅提高!融入‘实务见解’,文章质量产生质变!秋闱中举几率评估:极高。】
府外产业,贾环并未完全放手,却调整了管理方式。
他提拔了几个精明可靠、身家清白的副手,将日常琐务交予他们打理,自己只把握大方向,定期查核账目关键节点。
此举既保证了进项,又腾出了宝贵时间。
贾政见他举业、家务两不误,且处置得当,心中更是欣慰,索性将几处原本由贾琏沾手、如今无人打理的旧年营生也一并交他整顿,权柄更重。
这般忙碌中,贾环与园中姊妹碰面的机会愈发少了。
即便偶尔在贾母处或路上遇见,也不过点头寒暄几句便罢。
探春、李纨忙于家务,宝玉依旧沉溺于他的诗词幻境,惜春愈发孤介,迎春更是畏缩。
唯有宝钗,因帮着探春李纨料理些事务,与贾环碰面的次数反倒多了一些。
这日,贾环从国子监回府,路过梨香院外夹道,恰遇宝钗从薛姨妈处出来,正由莺儿陪着往大观园去。两人走了个对脸。
贾环停步拱手:“宝姐姐。”
宝钗还礼,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一瞬,微笑道:
“环兄弟近日气色似乎有些疲惫,可是学业太过辛劳?”她语气温婉,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贾环道:“谢姐姐关怀,不过是近日课业紧些,无碍。”
宝钗点头:“举业自是紧要,然亦需善自保重。我前日得了一些上好的西洋参,回头让莺儿给兄弟送些去,读书困倦时含一片,最是提神益气。”
她说着,似不经意般又道,“听闻兄弟前日那篇《论漕运疏弊》的文章,连周老先生都击节称赞,说是‘深得经济实学之要’?真是可喜可贺。”
贾环心中微动,此事他只在贾政跟前提及,宝钗竟也知晓?面上却不动声色:“姐姐消息灵通。不过是偶有所得,当不得老先生如此谬赞。”
宝钗嫣然一笑:“兄弟过谦了。能得周老翰林青眼,岂是易事?可见兄弟是真才实学。”
她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更显真诚,“如今这世道,能如兄弟这般沉心学问、又知经济实务的,实在不多。将来金榜题名,必是国之栋梁。”
这话已是极高的评价与期许。贾环忙道:“姐姐言重了,小子愧不敢当。”
宝钗却轻轻叹了口气,道:“并非虚言。薛家如今……大哥那般情形,姨妈日夜忧心。我常想,若大哥能有兄弟一半的沉稳上进,何至于此?”
她语气中流露出几分真实的怅惘与无奈,看向贾环的目光里,便多了几分不同于以往的、近乎钦佩的意味,
“可见读书明理,持身以正,方是立身之本。兄弟这条路,走得正,走得稳,令人钦羡。”
【叮!目标‘薛宝钗’对宿主观感发生显着变化!‘欣赏’度大幅提升!‘认同’度增加!关系定位由‘谨慎观察’转为‘积极认可’与‘隐性期许’!好感度+20!】
贾环听出她话中的真诚,亦知她身为商贾之女、又有那般兄长,对“读书上进”、“持身以正”有着远超常人的渴望与看重,自己如今的路径,恰契合了她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
他拱手道:“姐姐过誉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姐姐贤德,日后自有福报。”
宝钗微微一笑,不再多言,只道:“天色不早,兄弟快回去歇息吧。读书虽要紧,身子更需珍惜。”说罢,便带着莺儿款款而去。
贾环看着她端庄稳重的背影,目光微闪。薛宝钗……果然是个极聪明的女子。
她这番示好,既有对其才干的真心赏识,恐怕亦不乏为薛家、为她自己未来谋划的深意。
此后,宝钗果然常让莺儿送些参片、细点过来,有时是给贾环,有时是给探春、李纨,理由都恰到好处,并不显得突兀。
偶尔在贾母处遇见,她也会温言问及贾环学业,言语间鼓励居多,且总能说到点子上,显是平日留心所致。
贾环皆坦然受之,礼貌回应,却并不深交。他深知宝钗心思缜密,目的性极强,与之交往,需格外谨慎。
时光飞逝,转眼夏去秋来,秋闱之期已至。
贾政早已替他打点好一切。临行前夜,贾政将他叫至书房,谆谆嘱咐,又将一方家传的古砚赠予他,期望之深,溢于言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