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时骑着单车在归家的路上。我的心里感触颇深。
先前布局的“暴富”计划,因赌场事件的连锁反应被迫暂缓。但李老板和其党羽留下的“赔罪金”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数目。看着账户里多出的数字,我第一个念头是改善“我”和妹妹陆小玖的生活——这是作为“陆小柒”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我观察蓝星社会的一个微观窗口。
一场早已被女神族预警并监测到的自然浩劫,如期而至。
新闻里滚动播放着某地区火山喷发和强烈地震的灾情。画面中,赤红的岩浆如巨兽般吞噬山林,裹挟着巨石和高温的碎屑流摧毁途经的一切;大地剧烈颤抖,撕裂公路,倾覆建筑。尽管当地政府已尽力组织撤离,外界援助也在源源不断涌入,但镜头拉近时,那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依旧带来了强烈的窒息感。
灰色的、细腻的、无孔不入的灰烬,像一场死亡的雪,覆盖了曾经的青山绿水,掩埋了家园的轮廓。能见度骤降至数米之内,救援机械的轰鸣声在灰霾中显得沉闷而无力。人们戴着简陋的口罩,露出的眼睛带着劫后余生的惊恐与茫然,他们呼吸着混有硫磺和粉尘的空气,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刺痛。农田被毁,水源污染,交通瘫痪……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秩序,在自然之怒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
我关掉了新闻,心中波澜起伏。个体的苦难,文明的烛火,在星球尺度的伟力面前,竟如此微不足道。生活在这样一颗地质活动频繁、环境不确定的星球上,蓝星人所谓的“长远规划”,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基于侥幸的心理安慰。一场天灾,就足以让数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必须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个念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针对蓝星这样的落后文明,女神族的引导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观察,而应是切实的介入和提升。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是这一切的基石。
我的思路逐渐明确:从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基本收入入手。 我向主星系总部那边发出一串信息:
为保证文明融合顺利开展,各落后文明已经做好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开启民智教育,通识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民。然而,除此之外,落后文明地科技水平,资源能源的利用,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亟待完善。
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
1. 立法保障与阶梯推进: 不要强行推行一刀切的神族标准。而是要先推动蓝星联合政府建立一套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挂钩、并能随经济增长而动态调整的《基本生活保障法》。设定一个足以覆盖食物、居住、医疗、教育和基本尊严的“底线工资”,首先在女神族影响力较强的“文明融合实验区”强制执行,树立样板。
2. 技术支持与产业升级: 单纯提高工资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失业。因此,应促进部分女神族民用技术转移,扶持蓝星进行能源、农业和制造业的升级,创造更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让提高的人力成本能够被提升的劳动生产率所消化。
3. 教育赋能与观念引导: 并行推动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财务素养普及。让人们不仅“有钱”,更懂得如何“用钱”,如何规划未来,如何抵御风险。打破“穷困思维”的枷锁。
4. 建立社会安全网: 建立和完善针对失业、疾病、养老和自然灾害的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敢于消费,也敢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思路虽清晰,但我深知,在宏观政策铺开前,需要更微观的洞察。我决定,就从“陆小柒”的家庭开始,先提升这个小家的生活水平,观察普通人在获得资源后,真实的需求与面临的挑战。
然而,现实的复杂性远超我的理论推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认知的改变,远比物质的给予更加困难。
回到家后,我将一部分钱转给了陆母,借口是“学校发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参与特殊项目的补助”。这笔钱足以让家庭短期内摆脱拮据,甚至可以考虑换租一个更宽敞明亮的房子,或者给陆小玖报她一直想学的绘画班。
然而,我低估了这个家庭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外界消费主义洪流的巨大诱惑。
周一 · 晨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闹钟还没来得及扯开嗓子,客厅里那阵压得极低却又绷得紧紧的争执声,已经像根细针,扎醒了我。
“就五万!我说了就五万!”陆父的声音裹着股子熬夜熬出来的沙哑,还掺着种孤注一掷的亢奋,“李哥亲口跟我说的,这是内部名额,一周!就一周准能回本!”
“你小声点!别把孩子闹醒了……”陆母的声音软塌塌的,带着犹豫,“可这钱……小柒昨天还说这钱要改善家里人的实际生活……”
“她懂个屁!”陆父猛地拔高了声调,又赶紧压低,“一个毛没长齐的孩子,知道什么叫机会?我们苦了大半辈子,难道就活该穷下去?你看看老王家,上次跟投了一笔,人家现在新车都开进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