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殿内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低垂着头,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今日议事的核心,是川陕总督岳钟琪被弹劾一案,而这案子,还牵扯着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曾静逆书案,没人敢轻易开口。
胤禛斜靠在御座上,指尖捏着一本本厚厚的奏折,着看殿下文武的眼神,都多了几分不耐。
“张廷玉。” 胤禛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把弹劾岳钟琪的折子,念给众卿听听。”
张廷玉躬身应下,从御案上拿起奏折,展开后清了清嗓子:“臣监察御史谨奏弹劾川陕总督岳钟琪:曾静供称其反逆思想源于吕留良着作,而吕留良之孙吕毅中,曾于圣祖爷年间在岳钟琪军中任职,岳钟琪对此知情不报;更有甚者,曾静案岳钟琪虽参与审讯,却刻意隐瞒与吕毅中的旧交,意图包庇…… 臣恳请皇上彻查岳钟琪,以正朝纲!”
奏折念罢,殿内一片哗然。岳钟琪是朝中少有的能征善战之将,早年随允禵平定西北,后来接替担任川陕总督,如今被牵连进曾静案,还被指控 “知情不报”“刻意包庇”。
“皇上,臣以为此事绝不可轻信!”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说道,“岳总督镇守西北多年,对皇上忠心耿耿,怎会与吕留良余党有所勾结?定是查案不清,才会有此误判!还请皇上明察!”
“监察御史孙嘉淦立刻反驳,“曾静供词确凿,吕毅中确曾在岳钟琪军中任职,岳钟琪若是无辜,为何要隐瞒此事?臣恳请皇上将岳钟琪压回京城,当面讯问,查清真相!”
胤禛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拿起桌上的奏折,语气带着几分莫测:“八弟,看看这折子,说说你的看法,岳钟琪该如何处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允禩身上。允禩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胤禛会点他的名。接过奏折,快速翻阅了一遍,正要开口,却被一旁的允?抢了先。
“皇上!臣弟有话要说!” 允?性子急躁,往前一站,声音洪亮,“岳钟琪不过是被曾静案牵连,又没真的参与反逆之事,何来‘罪’一说?孙御史拿着几句没头没尾的供词就弹劾重臣,依臣弟看,这是故意挑拨君臣关系!皇上可不能被他蒙蔽!”
允?向来与允禩同气连枝,今日却抢先开口,还直言不讳地指责孙御史,显然是不想让允禩陷入两难境地。
允禩脸色微沉,对着允?递了个眼神,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警示:“十弟,此事自有皇上定夺。”
允?愣了一下,见允禩眼神严肃,才悻悻地闭上嘴,退到一旁,却还是忍不住瞪了孙嘉淦一眼。
允禩这才转向胤禛,躬身说道:“皇上,臣弟已看过奏折。弹劾岳钟琪,虽有曾静供词为依据,却多是推测之词,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岳钟琪与吕留良余党有所勾结。更何况,岳钟琪在西北多年,是我大清难得的将才。臣弟以为,岳钟琪虽有过,却也不至于治罪。”
“哦?” 胤禛拖长了语调,语气带着几分玩味,“八弟觉得该从轻发落?可御史说他‘刻意包庇’,若是就这么算了,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朕偏袒重臣,无视律法?”
“皇上,臣弟并非主张‘算了’,而是认为‘有错当罚,但罪不当死’。岳钟琪并未参与,若是因此治重罪,恐会让朝中武将寒心。”
“皇上,廉亲王所言极是!岳总督是难得的将才,若是就此定罪,实在可惜。还请皇上再做处置!”
胤禛目光扫过殿内,语气带着几分若有所思:“关于岳钟琪的最终处置,容老十四回来再说吧。”
允禩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却很快掩饰过去,躬身说道:“皇上考虑周全,臣弟无异议。等十四弟归来,再商议岳钟琪的处置,确实更为妥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称赞胤禛考虑周全。胤禛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不耐:“既然此事已定,那就退朝吧。张廷玉,你留下,朕还有政务要与你商议。”
“臣遵旨。” 众臣躬身行礼后,依次退出乾清宫。允禩走在宗室队列中,与允?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胤禛刻意提到等允禵回来再议,显然是要把允禵推了出来。
待众臣退去,乾清宫内只剩下胤禛与张廷玉。胤禛靠在御座上,轻轻咳嗽了几声,语气带着几分疲惫:“廷玉,今日事你怎么看?”
张廷玉躬身说道:“皇上,八王爷今日的建议,确实有利于西北稳定,也符合当前的局势。至于是否另有图谋,臣不敢妄加揣测。但臣以为,皇上令十四王爷回来后再议,是极为明智的。”
胤禛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复杂:“朕要为储君留后手啊!你派人密切关注贵州,若是老十四平定叛乱,就尽快让他回京,别在外面待太久。”
“臣遵旨。” 张廷玉躬身应下。
京郊兵营
“停!”师傅猛地喝止,伸手打掉弘春手中的长枪,枪杆“哐当”一声落在地上,周围伺候的小厮连忙低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