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三十多双眼睛盯着林薇手里的加盟手册。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照片:"你们看这张图,"照片里的越南老人正用木筷子夹起火锅里的鱼丸,"在河内的早市,卖河粉的老太太能用筷子夹起掉在桌上的米粒。"
她走到会场中央,拿起桌上的木筷子:"法国人用刀叉需要机器人帮忙,但越南人用筷子的本事,比我们四川人还厉害。"
林薇突然用筷子夹起掉在地上的纸巾,举过头顶,"自动送菜柜能保证菜品新鲜,又不会打扰客人用公筷——这才是尊重。"
角落里突然有人鼓掌,是河内大学教中文的张教授:"林小姐说得对,上次我带学生去直营店,他们宁愿排队等十分钟,也不要机器人送餐,说'像在跟机器谈恋爱'。"
哄笑声里,有人把平板电脑收了起来。林薇看着墙上的地图,越南北部的红点已经连成一片,中部的岘港和芽庄像两颗刚下锅的丸子,正慢慢浮起来。
那天林薇刚签下第50家加盟店,就接到了史国栋的电话。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雪茄的沙哑:"莫斯科的'小越仔'在河内开分店了,就在还剑湖对面。"
林薇站在直营店的二楼露台,能看见斜对面的蓝色招牌。穿西装的经理正指挥工人挂灯箱,"小越仔"三个字下面画着卡通鱼和羊,旁边用越南语写着"本地秘方"。
"他们的底料用了鱼露,"后厨的四川厨师探出头,"刚才去买香料,看见他们的人在市场收鱼肠。"
林薇突然笑了,转身对采购员说:"去把我们仓库里的郫县豆瓣搬十箱过来,摆在门口做展示。"
她掏出手机给史国栋回电,"史总,让法务部准备材料,我们要在店门口挂检测报告——四川的豆瓣,越南的鱼露,让客人自己闻闻哪个香。"
第二天清晨,直营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手机拍那面贴满检测报告的玻璃墙,穿奥黛的姑娘们对着郫县豆瓣的陶罐拍照。对面"小越仔"的经理站在门口张望,手里的宣传单被风吹得哗啦响。
林薇数着排队的客人,忽然发现有一半是越南人。他们举着菜单用中文说"要微辣",像说着最自然的家常话。
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林薇在河内直营店的账本上画了个红圈。96这个数字被红笔描了三遍,像朵盛开的红玫瑰。
史国栋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她正对着地图喝啤酒。屏幕里的男人举着酒杯:"李秘书长刚从巴黎回来,说欧美那边的自动夹菜筷卖断货了。"
"这边的加盟商又签了两家,"林薇把镜头转向窗外,"你看还剑湖的游船,现在都在我们店门口停三分钟。"游船的探照灯扫过"川渝味道"的招牌,在水面投下晃动的红油色。
突然有人敲玻璃门,是阮文雄举着锦旗站在雨里。黄绸子上绣着"鱼羊鲜,越中情",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鲜亮。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加盟商,手里捧着用荷叶包的鱼干和羊肉。
林薇打开门,雨丝扑在脸上带着暖意。阮文雄把锦旗挂在墙上,突然用生硬的中文唱起《朋友》。穿旗袍的老板娘们跟着拍手,四川厨师在后厨敲起了锅铲伴奏。
史国栋在视频里举杯的瞬间,林薇看见玻璃窗上自己的倒影——身后是沸腾的红汤,面前是闪烁的灯火,而整个越南的夜色,正慢慢沉进这锅翻滚的鱼羊鲜里。
手机屏幕上跳出国内发来的周报,最新的图表显示加盟意向书还在增加。
林薇给史国栋发了条消息,附了张照片:河内的月光正落在火锅里,像块融化的银子。
雨停时,阮文雄的儿子抱着个青瓷坛子闯进后厨。小家伙举着坛子在林薇面前晃悠,坛口飘出酸香,惊得正切羊肉的师傅手一抖。
“这是我阿爷泡的柠檬辣椒,”阮文雄跟进来,脸上泛着酒红,“他说要跟你们的老坛水比一比。”
林薇揭开坛盖,酸香混着姜味扑出来,倒让她想起重庆老家的泡菜坛。她舀出一勺红亮的底料,又让师傅盛了半碗青柠辣椒:“明天做新锅底,一半川渝一半南越。”
凌晨三点的还剑湖泛着鱼肚白,林薇站在码头抽烟。手机震了震,是史国栋发来的视频——国内总部的大屏上,越南地图已被密密麻麻的红点覆盖,96家店的名字在滚动。
“李秘书长说欧盟那边要追加自动夹菜筷订单,”史国栋的声音带着笑意,“但越南的加盟商们,好像更爱自己动手。”
林薇望着对岸“小越仔”暗下去的招牌,想起白天路过时,看见他们换了新菜单,最显眼的位置写着“鱼羊鲜拼盘”。
穿西装的经理正指挥工人改辣椒罐,罐子上印着的红辣椒,倒有几分像“川渝味道”的标志。
码头边的早餐摊支起了锅,老妇人用长筷子翻着河粉。林薇走过去坐下,看着她把薄荷叶和豆芽麻利地码进碗里,忽然明白有些味道从来不用争抢——就像红汤里总要漂着白汤,辣锅里藏着酸香,才熬得出最绵长的烟火气。
手机又响了,是南部加盟商发来的照片。胡志明市的夜市里,穿花衬衫的青年举着“川渝味道”的纸杯干杯,杯身上的鱼羊图案在霓虹灯里闪着光。
林薇给史国栋回了条消息,只四个字:“汤还沸着。
晨雾漫过桥面时,直营店的伙计开始卸新到的辣椒。红得发亮的辣椒堆在门口,像座小小的火焰山,正等着被更多双懂它的手,酿成越南街头的新滋味。
喜欢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