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办公室的遭遇,如同最后一盆冷水,浇灭了我们从卫宫出现和找到校刊中燃起的希望之火。老师们那机械的否认和那位女老师惊恐的逃离,都清晰地表明:关于“雨宫怜”的真相,在这个“圣杯学园”里,是一个被严密封锁、无人敢触碰的禁忌。
我和小野站在空旷的走廊里,相对无言。挫败感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笼罩着我们。天空中的黑洞依旧在缓缓旋转,像一个无声的嘲讽。
“立香……我们……是不是没办法了?”小野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无助。
我沉默着,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不,不能放弃。一定还有别的思路。
“小野,”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既然我们找不到直接的证据,那我们就……自己推导。”
“推导?”小野疑惑地看着我。
“对。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零碎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提出几种可能的‘真相’假设,然后想办法去验证它们。”我解释道,“就像解谜题一样。”
“可是……线索那么少……”小野有些犹豫。
“再少的线索也是线索。”我拉着她,找了个相对安静的楼梯拐角坐下,“来,我们整理一下已知信息。”
我掰着手指头数:
“1. 核心人物:雨宫怜。 三年级女生。性格可能孤僻(传闻)。喜欢收集西方神话物品(传闻,可能与‘圣杯’有关)。在旧校舍附近遗失物品(书包、笔记本、金属牌)。之后神秘消失,校刊再无记载,学校讳莫如深。”
“2. 关键地点:旧校舍。 因不明原因废弃。被强大能量屏障封锁。内部疑似有‘扭曲的圣杯’(阿尔托莉雅提示)。雨宫怜的怨灵似乎与之相关。”
“3. 异常现象: 影从者出现(可能与圣杯能量泄露有关)。天空出现黑洞。老师们集体失忆/否认。”
“4. 我们的发现: 雨宫怜的笔记本上写着‘不公平’‘好恨’‘如果能实现愿望’‘圣杯’等充满怨恨和渴望的词语。”
小野认真地听着,努力跟上我的思路。
“基于这些,”我继续说,“我们可以提出几种主要的可能性假设。”
“假设一:雨宫怜是受害者。”
“她可能偶然在旧校舍发现了‘圣杯’(或者类似的东西),并试图用它实现某个愿望(可能是正当的愿望,比如摆脱欺凌、获得认可等)。但她的行为被学校里的某些人(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其他学生)发现并阻止。在冲突中,雨宫怜可能遭遇了不测(被杀害?被囚禁?),她的愿望被扭曲,怨念附着在圣杯上,导致了现在的异常。那些否认真相的老师,可能就是当年的知情者或加害者。”
小野倒吸一口凉气:“这……太可怕了!如果真是这样……”
“假设二:雨宫怜是加害者(或意图加害者)。”
“她可能本身就心怀怨恨,或者被某种邪恶的念头驱使,主动寻找并试图利用‘圣杯’的力量对学校或某些人进行报复。但她的计划被学校方面察觉并阻止。在对抗中,雨宫怜可能死亡,但死前强烈的怨恨和未完成的愿望被圣杯吸收,造成了污染。学校为了掩盖丑闻和维持稳定,封锁了消息,并将旧校舍封印。”
“这个也有可能……”小野小声说,“她笔记本上的话,确实很怨恨……”
“假设三:圣杯本身就是扭曲的。”
“也许雨宫怜找到的‘圣杯’从一开始就是被污染或不完整的。她试图许愿,结果非但愿望没有实现,反而被圣杯的力量反噬、吞噬,化作了怨灵。学校的封锁是为了防止更多人接触这个危险物品。这个假设里,雨宫怜可能既是受害者(被圣杯所害),也是加害者(她的怨灵在作祟)。”
我顿了顿,眉头紧锁:“但是……无论哪个假设,似乎都还差点什么……”
“差什么?”小野问。
“动机的完整性,和……触发当前异常的具体‘开关’。” 我沉吟道,“雨宫怜的怨恨是强烈的,但为什么是‘现在’爆发?为什么我们(或者说我)会进入这个梦境/特异点?为什么天空会出现黑洞?这些现象需要一个更直接的‘引爆点’。”
就在这时——
“立香!小野!你们在这里啊!”
一个熟悉的女声从楼梯上方传来。我们抬头一看,是由纪(那个温柔女生)和另外两个面孔清晰的女生(似乎是她们班的其他同学)正急匆匆地跑下来。
“由纪!你们没事吧?”小野连忙站起来。
“我们没事!刚才在操场帮忙收拾,听到图书馆那边有巨响,担心你们,就找过来了!”由纪看到我们安然无恙,松了口气,但脸上依旧带着担忧,“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那些黑影怪物……”
“情况很复杂。”我简短地说,“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根源问题。”
“根源?”由纪和另外两个女生面面相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