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atcha号游艇,这艘流线型的深棕色身影,此刻不再是劈波斩浪的探险家,而是化作了爱琴海上一座孤零零的、为生存而严阵以待的钢铁堡垒。三天前,陆明锐做了那个“以逸待劳、借寒杀尸”的决定,将团队从进攻比雷埃夫斯港的自杀计划中拉了回来,但也将所有人的精力投入到了应对一场不同形态的战争——与天地之威的对抗。
船舱内,气氛紧张却有序。居住区进行了优化调整。陆明锐、尼克和裴清三个男人挤进了一间宽敞的船员舱。尼克把自己的铺盖卷扔到靠门的床位,大大咧咧地宣布:“这下好了,晚上打呼噜、放屁都有人证,看谁还冤枉我!”他试图用玩笑驱散凝重,但检查FN EVOLYS轻机枪弹链的动作却比平时更加仔细。裴清则有些无奈地在一角整理着他那些宝贝电子设备和工具,努力在有限空间里维持秩序,他的MPX冲锋枪和勃朗宁M3手枪擦拭得一尘不染,放在触手可及之处。陆明锐默默地将自己的AR-15步枪和格洛克17手枪检查完毕,看着共处一室的战友,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愈发强烈。失去任何一个,都是他无法承受之重。
女生舱区,苏澜坚持睡在了客厅舒适的沙发上,将带有房门的卧室让给了萧语微和萧兔兔母女。“我警觉性高,睡外面正好守夜,也方便反应。”她轻描淡写地说,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份体贴与担当。陈大发依旧独享一室,理由充分:“人造人需要绝对安静和环境稳定性。”她顿了顿,瞥了一眼男生舱的方向,“而且,避免不必要的……人类干扰。”她正精心保养着M110狙击步枪和MP22手枪,每一个部件都擦拭得闪闪发光,这是她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的方式。
御寒物资的升级是重中之重。从摩纳哥军火商仓库带回的军用冬装被全部找出,这些橄榄绿或灰黑色的厚实衣物防风性好,但内里填充物对于即将到来的超低温而言,仍显单薄。这时,苏澜展现了她除了战斗之外的另一个天赋。她找出了几件早期搜集的、颜色鲜艳的民用羽绒服,在活动室的地板上铺开,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裁缝,用锋利的小刀小心翼翼地拆开线脚,将里面蓬松洁白的羽绒取出。“军装内衬空间足,我们自己充绒,效果应该不错。”她示范着,将羽绒一点点、均匀地塞进军大衣的内胆夹层里,再用针线细细缝纫。萧语微带着萧兔兔也加入进来,连尼克和裴清在完成体力活后,也笨手笨脚地尝试缝纫。这个过程缓慢而枯燥,但每一件经过“升级”的军大衣,都仿佛被注入了额外的生命力和温暖希望,被大家像宝贝一样收好,对于极地服的收集,已经让胡萝卜标记了雅典里商场或者仓库的位置,到时候上岸收集煤炭时,一起去寻找。
ladatcha号本身的卓越设计是信心的基石。这艘专门为了挑战极地而生的游艇,船体结构和舱室材料出厂之时就拥有着极强的保温与防冻性能。
裴清带领大家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确保所有通往外部的舱门、水密隔舱都能完全紧闭,将船体变成一个近乎密封的保温壳。“只要我们不随意开启外部舱门,内部热量流失会降到最低。”他一边解释,一边用找来的密封胶条和保温棉对几个他认为可能漏风的缝隙进行了加固,其认真的神态不亚于调试精密仪器。
而裴清的“黑科技”展示远未结束。利用仓库里找到的耐高温金属板和管道,他居然在宽敞的活动室中央,打造了一个依靠小型独立油罐供能的燃油壁炉!炉体连接着精心设计的通风管道直通船外,既确保了安全,又能高效燃烧。“这是我们的最终保障,”裴清推了推眼镜,点燃炉火进行测试,“万一,我是说万一主空调系统在极限低温下罢工,这里就是堪称诺亚方舟的核心了。”橘黄色的火焰跳跃起来,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不到半小时,活动室就变得温暖如春,甚至让只穿着单衣的陆明锐额头冒汗。“好家伙!裴清你这手艺,末日之后咱们开个取暖设备公司肯定发财!”尼克围着壁炉,搓着手赞叹,眼中充满了对这人工暖源的依赖。
最繁重的工作是对全船管路的加固。裴清在胡萝卜的辅助下,扫描了所有暴露在外的水管、燃油管和空调管路。“胡萝卜,模拟极端低温下这些管道的抗冻临界点。”
“指令确认。分析中……警告:主外露水管路在持续低于零下三十摄氏度环境下,两小时破裂风险超过68%。强烈建议紧急加强保温。”AI冷静的汇报印证了担忧。
于是,苏澜拆解羽绒服剩下的碎布料、旧的毛毯、甚至一些多余的隔热棉,都成了宝贵的材料。全员上阵,像为脆弱肢体包扎伤口一般,用这些材料将船体外部的关键管道包裹了一层又一层,再用绳索扎紧。虽然成品看起来臃肿而古怪,但每一次缠绕,都寄托着对生存的渴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