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天在冰冷地中海上的谨慎航行,“Ladatcha”号终于驶近了那片承载着归家希望的关键水域——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入海口,福阿德港的外海已然在望。那狭长的、沟通两大洋的人工水道,此刻在众人眼中,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捷径,更是通往相对安全的东方、通往故土、通往文明残存火种的一道生命线。
然而,希望往往与危机并存。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如果这条至关重要的航道已经被沉船、废墟或者更糟糕的东西彻底堵塞,那么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绕行非洲好望角?且不说漫长的航程中燃料和补给是否足够,光是那片非洲大陆上如今可能存在的、无法想象的混乱与危险,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没有充足的补给去贸然航行上万公里的航程是极其不明智与鲁莽的。
“胡萝卜已经指望不上了,” 陆明锐在临时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用笔敲打着铺在桌面的离线电子地图,语气凝重,“无人岛避难所上的‘全球鹰’侦察机航程有限,覆盖不到西奈半岛这么远。现在,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和侦查了。”
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苏伊士运河沿岸那几个被特别标记的红点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最关键的问题是……苏伊士运河区域,是存在美军基地的。”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围坐在桌边的同伴——苏澜、陈大发、尼克、裴清,以及旁听的萧语微。
“根据情报,美军基地主要分布在运河西岸的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等城市群。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想过早暴露,直接从运河通过的风险极高。我们唯一的侦查选择,就是从东岸,也就是西奈半岛这一侧上岸,摸清楚运河目前的通航状况,以及……那些美国人的动向。”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提出了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太靠近美军基地,不确定因素太多,留下来防守‘Ladatcha’的人必须足够多,而且要有战斗力。 反之,前去侦查的小队,人数必须精简, 以确保机动性和隐蔽性。”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船体破浪的轻微噪音和海风掠过舷窗的呜咽。
“这样吧。” 陆明锐沉吟片刻,最终下定决心,手指点在地图上福阿德港东岸的位置,“我,苏澜,还有裴清,我们三个去执行侦查任务。 大发,尼克,你们俩留下来,负责保护‘Ladatcha’语微、兔兔她们的安全。”
他看向陈大发和尼克,语气带着信任和托付:“你们俩战斗经验最丰富,火力搭配也合理。尼克的L7A2能形成压制性火力,大发的M110可以进行精确远程支援。即使……我是说即使,真的倒霉到碰上美军特种部队的小股渗透袭击,以你们的能力,也绝对能扛住第一波,为我们回援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争取时间。”
这个安排显然引起了争议。
“船长,这安排……能行吗?” 尼克第一个提出异议,他皱着眉头,粗壮的手指指向陈大发那支保养得锃亮的M110狙击步枪,“论侦查距离和视野,大发的家伙可比你们那AR-15和HK417上的红点、倍镜强太多了!她留在船上,远程视野优势就浪费了。而且运河区地形开阔,正是狙击手发挥的好地方。”
陈大发也立刻接口,她先是习惯性地瞥了一眼坐在角落有些紧张的裴清,用她那种特有的、带着点戏谑的语气说道:“就是!再说了,你带裴清弟弟去?不是我瞧不起他啊,这小子枪法是不错,MPX玩得也溜,可那是在打固定靶或者清房间的时候。真要是在荒郊野外碰上尸潮,或者更糟的情况,我怕他经验不足,一紧张再给吓尿了裤子,那岂不是拖你们后腿?”
被点名的裴清脸一下子涨红了,他梗着脖子,想反驳却又因为内向而有些词穷,最后只是扭过头,不去看陈大发,嘴里小声嘟囔着:“我……我才不会!” 他的目光有些无处安放,尤其不敢看向陈大发因为没扣最上面两颗军服扣子而若隐若现的……嗯,窗外海平面上那道深邃的沟壑……好深的。
这时,苏澜开口了,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带着军人特有的理性分析:“尼克,大发的顾虑有道理。但是,综合考虑,我认为我和明锐两个人去更合适。”
她看向陆明锐,眼神交汇间有着默契,然后转向众人解释道:“防守需要更多的人手和更强的持续火力。 尼克和大发的组合,一个重火力压制,一个远程精准狙杀,非常适合固守待援,应对突发袭击。而侦查任务,贵在精不在多。 人数越少,移动时发出的声响越小,暴露的风险越低,行动也越灵活,便于快速完成侦察和撤离。”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裴清身上,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判断:“裴清的战斗经验确实还需要磨练,尤其是在陌生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带上他,万一遇到计划外的突发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棘手,我们需要分心照顾他,反而会影响任务效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