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烽烟再起:晋南鏖战破重围
吉县保卫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晋西的暑气却愈发灼人。1941年7月下旬,临汾城内101军临时指挥部里,空气比屋外的骄阳更加凝滞。林文澜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手指在晋南与晋西交界的崇山峻岭间划过——那里标注着日军第37师团残部的集结点,还有新添的红色箭头,指向晋南重镇侯马。
“日军在蒲县弹药库被毁后,并未退回晋南,反而从太原调来了第41师团一部,现在晋南的日军兵力已达两个联队,还有一个战车大队和一个重炮中队。”周志宏站在一旁,手中的指挥杆指向地图上的侯马,“根据王小虎传回的侦察情报,日军这次的目标很可能是侯马——一旦拿下侯马,就能切断晋西与晋南的物资运输线,将我军困在吕梁山与汾河之间。”
林文澜眉头拧成一个结。侯马是晋西的“门户”,更是101军与重庆军委会联系的重要枢纽,日军此举可谓釜底抽薪。他转身看向围在地图旁的将领们,目光扫过林文斌、赵志远、韩卫东等人:“日军想断我们的后路,那我们就先断他们的攻势。”
“军长,您的意思是主动出击?”赵志远有些意外。吉县保卫战刚结束,2师伤亡近千,部队还未完全休整。
“被动防御只会让日军步步紧逼。”林文澜语气坚定,“侯马不能丢,我们必须在日军完成部署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抬手在地图上圈出三个点:“赵志远,你率2师主力驻守吉县,加固防线,防止日军声东击西;韩卫东,炮兵旅抽调三个营,秘密部署在侯马以北的紫金山,那里地势高,可覆盖日军进攻路线;文斌,1师作为主攻,随我直插侯马以东的隘口,截断日军从晋南增援的通道;王小虎,特种作战团提前渗透,破坏日军在侯马外围的通讯设施,制造混乱。”
“是!”众将领齐声领命,转身各自部署。林文斌走出指挥部时,特意拉住林文澜的胳膊:“哥,1师虽然经过整训,但这次面对的是日军两个联队,要不要让独立旅也跟着一起上?”
林文澜拍了拍他的手:“独立旅要留在临汾周边,防备阎锡山那边出幺蛾子。你放心,日军刚经历吉县战败,士气受挫,我们趁势出击,胜算不小。记住,山地作战,切忌贪功冒进,务必与炮兵旅保持协同。”
7月25日夜,月色被乌云遮蔽,晋南的山地间一片漆黑。1师的士兵们背着装备,沿着山间小道悄无声息地向侯马以东的隘口推进。林文澜与士兵们一同行军,脚下的碎石硌得脚掌生疼,他却丝毫不在意——此刻他的脑海里,全是日军的兵力部署和战术应对方案。
与此同时,紫金山上,韩卫东正带领炮兵们连夜架设火炮。为了不暴露目标,士兵们用树枝和茅草将炮身伪装起来,连搬运炮弹都轻手轻脚。“旅长,这么黑的天,要是明天打不准怎么办?”一名年轻的炮手小声问道。
韩卫东瞪了他一眼:“战前侦察时,我们已经测好了坐标,就算闭着眼,也得把炮弹砸到日军头上!”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油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个炮位的射角和射程——这是他花了三天时间,带着参谋们在紫金山上反复勘测的结果。
凌晨三点,特种作战团率先行动。王小虎带领队员们摸到日军设在侯马外围的通讯站附近,只见两名日军哨兵正倚着电线杆打盹。队员们如猎豹般扑出,捂住哨兵的嘴,锋利的匕首瞬间划破他们的喉咙。随后,队员们迅速冲进通讯站,将炸药包贴在发报机上,拉燃导火索后迅速撤离。“轰”的一声巨响,通讯站化为一片火海,日军的通讯彻底中断。
通讯站的爆炸声,成了1师进攻的信号。林文斌一声令下,1师3团的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隘口。隘口处的日军哨所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密集的枪声淹没。一名日军军官挥舞着军刀,试图组织抵抗,却被董振邦一枪击中胸口,倒在血泊中。
不到半个时辰,1师便占领了隘口,随即在隘口两侧的山坡上构筑防御工事。林文澜赶到时,士兵们正用石块和泥土加固战壕,董振邦跑过来敬礼:“军长,隘口已拿下,俘虏日军二十余人,我军伤亡不足五十!”
林文澜点点头,刚要下令进一步巩固防线,却见一名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来:“军长!不好了!日军从侯马出动了一个步兵大队和五辆坦克,正向隘口反扑过来!”
“来得正好!”林文澜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让董振邦率3团正面阻击,1团和2团分别从左右两侧迂回,牵制日军侧翼;给韩卫东发报,让他准备炮击,目标——日军坦克集群!”
很快,日军的先头部队便出现在隘口前方的开阔地。五辆97式中型坦克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黑压压的日军士兵。“开火!”董振邦一声令下,战壕里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同时怒吼,日军士兵纷纷倒下,但坦克却依旧朝着隘口逼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