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妖星冲撞紫微”的流言,如同投入滚油的冰水,瞬间在朝野上下炸开了锅。这已非寻常的攻讦,而是裹挟着“天命”与“星象”的滔天巨浪,其威力远非此前任何一次风波可比。
连日来,弹劾、劝谏乃至含沙射影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皇帝的御案。内容虽不尽相同,核心却惊人一致:天象示警,不得不慎!有引经据典,大谈“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古训;有忧心忡忡,直言长公主权势过盛,已非皇室之福;更有甚者,将边疆战事、京中疫病等天灾人祸,都隐隐归咎于这“妖星”带来的不祥。
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几位素以“耿直”闻名的御史,更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慷慨陈词,虽未直言萧清璃之名,但句句不离“阴盛阳衰”、“干政祸国”,目光时不时扫向勋贵队列中神色平静的镇北侯谢擎,其意不言自明。谢擎面沉如水,紧握的拳头上青筋隐现,却碍于身份,不能当场发作。
勋贵宗亲之中,亦是暗流涌动。一些本就与皇后亲近或对萧清璃迅速崛起心存忌惮的府邸,开始频繁走动,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和担忧的叹息。就连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在这“天命”的压力下,也不免心生疑虑,开始重新审视那位长公主的一举一动。
后宫之中,皇后更是“忧心”得食不下咽,几次在皇帝面前垂泪,言及“星象骇人”,“恐对陛下圣体不利”,甚至“自责”未能管理好后宫,才致有此祸。她以退为进,将一顶“祸乱之源”的帽子,死死扣向萧清璃。
皇帝萧琰端坐于龙椅之上,或是批阅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面色一如既往的威严平静,看不出喜怒。但只有贴身伺候的高无庸才能察觉到,陛下近日来翻阅奏章的速度慢了许多,指尖在那些提及“妖星”、“阴人”的字眼上停留的时间,也格外得长。御书房内的烛火,常常亮至深夜。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作为帝王,他深知“天命”二字在臣民心中的分量。他可以无视朝臣的攻讦,可以压制后宫的哭诉,却不能完全漠视这借助星象发起的、动摇国本的舆论攻势。这已不仅仅是针对萧清璃个人,更是对他这个皇帝权威的隐晦挑战——若他继续维护“妖星”,是否意味着他这“紫微帝星”已受蒙蔽?是否意味着他不再是天命所归?
然而,他同样清楚萧清璃的能力与价值,清楚她所做之事(至少大部分)于国有利。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对皇后这番精心策划的“星象攻势”,充满了冰冷的怒意。这是将他这个皇帝也置于火上烤!
“传钦天监正。”这一日,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
钦天监正使战战兢兢地来到御前,将早已准备好的、关于“妖星”轨迹、光色、对应分野的说辞重复了一遍,言之凿凿,仿佛确有其事。
皇帝静静听完,只问了一句:“此星象,可能有解?如何解?”
钦天监正使伏地,按照皇后的暗示,含糊道:“回陛下,天意示警,需以至诚之心感应。或可……令‘应象’之人,暂离紫气笼罩之地,斋戒沐浴,静思己过,或可使星辰归位,灾厄消弭……”这话,已是近乎明示要让萧清璃离开权力中心,甚至离开京城。
皇帝沉默良久,挥了挥手,让钦天监正退下。
他独自站在巨大的大晏疆域图前,目光深邃。朝野的议论,皇后的逼迫,星象的“警示”……所有的压力最终都汇聚于他一身。
保,还是不保?
如何保,才能既不损及自身威严,又能平息这漫天非议?
一场围绕“天命”与“人谋”的无声较量,在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心中,激烈地展开。而萧清璃的命运,也悬于这权衡的毫厘之间。
(第八十二章结束)
喜欢躺平赘婿:公主她偏要错嫁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躺平赘婿:公主她偏要错嫁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