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承恩公府被弹劾风波与民间怨声搅得焦头烂额之际,另一股潜流,正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在漕河之上悄然涌动。
由萧清璃整合了部分受排挤中小漕帮、并初步引入“枢纽分流”、“区间接力”等新式管理理念的“新漕运”体系,在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与短暂磨合后,选择了三条并非最繁忙、但颇具代表性的航线,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运行。
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毕竟,在庞大的漕运体系中,几条小船队的航线调整,如同投入大河中的几颗石子。
然而,变化却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以往需要半月才能从江南某府抵达京城的丝绸,如今仅用了十天。以往因船只调度混乱、码头拥堵而常见的延误,在这几条航线上几乎绝迹。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优化了路线,减少了空载和不必要的停留损耗,加上标准化货箱带来的高效装卸,“新漕运”体系下运送货物的费用,竟比承恩公府船行控制的同类航线低了近两成!
第一批享受到红利的,是那些原本在承恩公府压迫下艰难度日、后来被张横等人说服加入的中小商户。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一部分货物交由新体系运输,结果不仅送达时间大大提前,货物破损率降低,节省下的运费更是实打实的利润。
“老天爷,这……这速度,这价钱!俺跑船十几年,头一回见!”一个常年往返于运河上的老船工,在按照新规于枢纽码头完成交接后,看着手中清晰的行程单和结算单据,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
“可不是嘛!以前在赵家船行手下,层层盘剥,延误是常事,货损了都没处说理!现在这……明码标价,按时到达,这才叫做生意啊!”一个经营瓷器生意的掌柜看着完好无损、提前到货的瓷器,喜笑颜开。
口碑,如同水面的波纹,一圈圈荡漾开来。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打听这个新兴的、效率奇高且价格公道的运输渠道。尽管其运力目前有限,航线也远不如承恩公府广泛,但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巨大潜力,已足以让敏锐的商人们看到另一种可能。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朝堂。
这一日,工部侍郎沈墨在禀报完河道修缮事宜后,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难掩的兴奋:“陛下,近日漕运之上,似有新气象。有三条试行新法的航线,效率提升显着,运价下降近两成,且货损率大幅降低,商户称便。此乃利国利民之好事,若能推而广之……”
他并未言明这“新法”源自何处,但那匿名呈递到他案头的规划纲要,其思路之精巧,令他这个浸淫水利漕运多年的老臣都叹为观止。他乐见其成,并愿意在合适的时机为之发声。
皇帝闻言,原本因承恩公府之事而阴郁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些许。他看了一眼沈墨,又瞥向下方垂头不语的承恩公赵崇,目光意味深长。
“哦?竟有此事?”皇帝淡淡道,“效率提升,运价降低,商户称便……沈爱卿,仔细查察,若果真行之有效,确可斟酌。”
他没有立刻大加赞赏,但这一句“仔细查察”、“斟酌”,已是莫大的支持。与承恩公府此刻的狼狈形成了鲜明对比。
退朝后,赵崇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岂会不知这所谓的“新漕运”背后是谁在推动?这分明是萧清璃在向他示威,在用事实告诉所有人,没有他承恩公府,漕运可以运行得更好!
镇北侯府内,萧清璃听着周掌柜关于试运行航线火爆、供不应求的汇报,以及青黛转述的朝堂反应,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告诉张横,稳住现有航线,保证效率和服务,暂时不要急于扩张。”萧清璃吩咐道,“现在,还不是我们全面接管的时候。我们要让所有人,尤其是父皇,看清楚,旧的那套体系是多么腐朽无用,而新的选择,又是多么高效惠民。”
她要的,不是在混乱中抢夺地盘,而是用无可辩驳的实绩,奠定新体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当旧体系在舆论和罪证中彻底崩塌时,她所主导的“新漕运”,将成为众望所归的唯一选择。
新芽已然破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或许尚且稚嫩,却代表着不可阻挡的大势。承恩公府的腐朽根基,正在这新旧的对比中,加速瓦解。
(第一百一十三章结束)
喜欢躺平赘婿:公主她偏要错嫁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躺平赘婿:公主她偏要错嫁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