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壳防护:纳米防盐蚀防油涂层是核心——盐霜一晒就脱落,废油、海水溅上去后,涂层会分解污染物,就算被盐雾浸泡一个月,外壳也不会生锈;正午太阳最毒时,外壳温度超不过32℃,幼鸟落在上面也不会被烫伤。
3. 核心功能:加装“洋流监测模块”,实时把流速、流向数据传到社区的预警屏上,渔民一看就知道哪片海域能下网;主电源用防盐雾密封舱,IP69级防水,备用太阳能板带防鸟粪罩,还能自动追着太阳转,断电概率低于0.001%,比丹吉尔海峡结冰还罕见。
4. 生物友好:顶部的红外监测仪能测2000米内的燕鸥群,“银羽”靠近时设备瞬间切静音;侧面留“燕鸥补给台”,每天定时投放新鲜沙丁鱼干(和当地渔协合作,用的是合规渔获),供幼鸟就近取食;还装了鸟类防撞传感器,幼鸟低空飞过时会触发柔光提醒,避免撞设备。
5. 文化适配:机身刻了柏柏尔族的“海峡风神”图腾——人身鸟翼,手里握着洋流纹,阿卜杜拉长老一看就说“这是风神认可的标记”;风祭仪式时,屏幕会亮传统的几何纹,噪音压得比长老的诵经声还低,一点不打扰祭祀。
“周凯,从丹吉尔港仓库调模块,让抗风浪卡车走沿海公路,2小时内必须到!”陈凡对着对讲机喊,“张远,去社区办公室调这半个月的洋流记录和设备运行日志;刘敏,把丹吉尔绿能去年偷排废油污染浅湾的罚款单、SNIMA的认证文件翻译成三种语言,再把阿卜杜拉长老、莱拉和陈老板请过来!”
团队顶着咸湿的海风行动,每个人的冲锋衣上都沾了盐粒。周凯蹲在设备旁接模块,指尖沾着沙也顾不上擦:“模块接上了!85%的设备启动抗流模式,投口在自动清沙,识别率回升到90%了!”
张远捧着蓝色的防水文件夹跑回来,喘着气翻开:“陈总,你看!这是洋流记录,昨天的流速达到了2米/秒,浅湾里的鱼群都被冲去中部了;设备日志显示,盐蚀防护一直正常,根本没漏液!优素福倒的废油,今早才出现在监测数据里!”
刘敏扶着阿卜杜拉长老挤进来时,优素福还在喊“凡星污染海峡”。长老走到设备前,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机身上的风神图腾,用柏柏尔语沉声说:“这图腾是咱们祖先传下来的,凡星懂咱们的信仰。昨天准备风祭时,这设备安安静静的,补给台还让几只麻雀吃了食,这是风神的恩赐,不是污染源!”他转头指向浅湾的废油层,“机油的味道骗不了人,连寄居蟹都绕着走,哪是风神的海水?”
莱拉紧跟着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是“银羽”的GPS轨迹:“大家看!‘银羽’没跑远,就在海峡中部!刚才声呐还监测到它在给幼鸟喂鱼!优素福的人上周来观测点,说给我25万摩洛哥迪拉姆让我改记录,我没要!”
陈明也晃了晃手里的订单本,翻开欧洲客户的回复邮件:“我的沙丁鱼昨天还在法国超市上架,要是海水真污染了,客户早取消订单了!优素福就是怕咱们抢他的砂石生意,才编造这些谎话!”
人群的议论声一下变了调,几个年轻的柏柏尔族小伙划着小渔船,舀了勺补给台旁的海水往优素福面前的桶里倒——水清澈见底,他们还从网兜里捞出几条小沙丁鱼放进去:“你看!鱼都活得好好的!你在骗我们!”
这时,摩洛哥标准局(SNIMA)和《大西洋海鸟保护公约》的工程师扛着设备来了。他们测了浅湾的水质,检查了设备的抗洋流性能和盐蚀防护,折腾了半小时后,带头的工程师对着镜头说:“凡星设备的抗洋流、防盐蚀性能全达标,浅湾的污染是废油导致,北极燕鸥没被吓走!丹吉尔绿能的指控全是伪造!”
优素福的脸瞬间涨成了深褐色,他冲上去想抢工程师手里的检测报告,却被公约代表拦住了。记者们围着他,话筒都递到了嘴边:“您说设备漏液,现在检测出是废油,怎么解释?”“丹吉尔绿能去年污染浅湾的200万迪拉姆罚款是不是真的?”
优素福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被摩洛哥环保部的工作人员带走了。当天下午,SNIMA就发了公告:对丹吉尔绿能罚款230万摩洛哥迪拉姆(约17万美元),吊销企业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经营资质。
设备彻底恢复的时候,夕阳已经把海峡染成了金红色。陈凡让陈明把海鲜包装的泡沫箱、塑料网投进设备,投口自动清掉了残留的沙粒,屏幕切到柏柏尔语界面,识别率一下跳到了99%。
“看!‘银羽’回来了!”莱拉突然指着海峡上空喊。
所有人都抬头往天上看——只见“银羽”带着4只幼鸟从远处飞来,盘旋了两圈后,落在设备旁的补给台上,幼鸟们蹦蹦跳跳地啄食着沙丁鱼干。阿卜杜拉长老激动地举起图腾杖,对着族人说:“风神原谅我们了!信使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