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利马索尔的晨阳刚照透海面,陈凡戴着水下观测镜,却被眼前的景象刺得心头发紧——海底铺着一层细碎的塑料微粒,像撒了把灰色的沙子,透明的塑料片混在海草里,连五彩的小鱼都绕着走;几只黑海番鸭潜下水觅食,喙里却叼着半毫米大的塑料微粒,甩了好几次都没甩掉,最后只能不情愿地吞下去。
“陈总,这片海域的塑料微粒浓度已经超标5倍了。”塞浦路斯环保部专员埃莱娜递来水下检测仪,屏幕上的红色警告灯不停闪烁,“上个月解剖了8只死亡番鸭,每只的胃里都有至少200颗塑料微粒,有的还堵塞了消化道,连食物都没法消化。”
船刚靠岸,一个皮肤黝黑的老渔民就扛着渔网跑了过来。他叫安德烈斯,手里攥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浑浊的海水和细小的塑料碎片:“这是我今早从渔网里滤出来的!以前一网能捞上半船鱼,现在鱼没多少,塑料微粒倒不少,连番鸭都不敢靠近我的渔网了——它们怕误食塑料!”
陈凡跟着安德烈斯往渔市走,刚转过街角,就听见一阵嘈杂的喊声。只见十几个渔民围着一台破旧的塑料回收设备,一个穿白色西装的男人正举着扩音器喊:“凡星的设备就是骗局!你们看这机器,在克里特岛把海底的海草都吸死了,现在还想来毁我们的利马索尔!”
“是利马索尔绿能的CEO科斯塔斯,”埃莱娜压低声音,“他之前竞标海底塑料治理项目时,因为技术只能回收大块塑料,没法处理微粒,落标后就一直找机会捣乱。”
科斯塔斯也看到了陈凡,立刻冲过来,手里举着张模糊的照片:“大家看!这是凡星设备在克里特岛破坏海草的证据!它们的回收机器人把海草连根拔起,现在那片海域连鱼都没了!”
人群里的渔民瞬间骚动起来。一个叫索菲亚的年轻渔民攥着渔叉:“要是海草没了,鱼和番鸭都没地方躲!凡星的设备要是真这样,赶紧滚出塞浦路斯!”
陈凡接过科斯塔斯手里的照片,仔细一看就笑了——照片里的机器人没有凡星的“FANXING”标识,而且海草的根部是被人工剪断的,根本不是机器人破坏的。“科斯塔斯先生,这照片里的机器人是你们公司去年淘汰的‘SEA-01’型号,不是我们的。”他掏出手机,打开凡星的设备图库,“我们的海底机器人有防海草缠绕设计,只会回收塑料,不会伤害海草,克里特岛海洋研究所还有监测视频,你要是不信,现在就能看。”
说着,陈凡点开视频——屏幕里,凡星的机器人在海底灵活移动,避开海草,精准地吸起塑料微粒,海草依旧完好无损。埃莱娜也掏出一份报告:“没错,克里特岛的监测显示,凡星设备周边的海草覆盖率反而提高了15%,因为塑料微粒减少了,海草能更好地生长。”
科斯塔斯的脸瞬间涨成了暗红色,他挥了挥手,两个手下扛着个装满塑料微粒的麻袋走过来:“这是凡星设备‘漏’出来的!它们在伊兹密尔回收塑料时,把微粒全排在海里,现在那片海域的番鸭死亡率提高了30%!”
周凯立刻上前,抓起一把塑料微粒看了看:“这是聚丙烯塑料,而我们的设备回收的是聚乙烯微粒,材质都不一样。而且我们的回收模块有三级过滤,不会漏出任何微粒,伊兹密尔环保署的检测报告里写得很清楚。”
张远掏出蓝色的检测报告,翻开给渔民们看:“你们看,伊兹密尔设备排出的海水里,塑料微粒含量低于0.01颗/升,远低于塞浦路斯的标准。倒是你们公司,去年因为把未处理的塑料微粒排入大海,被环保署罚款18万欧元,埃莱娜专员手里有处罚文件吧?”
埃莱娜掏出文件夹,抽出一张盖着公章的处罚单:“没错,这是2024年11月的处罚公告,利马索尔绿能因未处理塑料微粒,导致周边200平方米海域的浮游生物死亡,至今都没恢复。”
安德烈斯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大腿:“我记起来了!去年那次海水发浑,就是他们排了塑料微粒!我家的渔网被堵得严严实实,清理了三天才清理干净!”
人群的议论声瞬间变了调,索菲亚放下渔叉,走到陈凡面前:“要是凡星的设备真能清理塑料微粒,还不伤害海草和番鸭,我们就支持你们!”
“当然能!”陈凡立刻招手,技术团队推着一台银灰色的设备和几个小型机器人走了过来。设备的侧面装着透明的微粒过滤舱,顶部的声纹监测仪旁多了个水下摄像头,机身上刻着塞浦路斯传统的橄榄枝与海龟图腾;旁边的机器人像小型潜水艇,身上装着细密的滤网,底部有灵活的机械爪。
“这是‘利马索尔海底塑料微粒治理模块’,配了三台‘微塑清理机器人’,”陈凡指着设备详解,“第一,机器人能潜到20米深的海底,通过红外识别塑料微粒,用负压吸管吸起,滤网能过滤0.1毫米以上的微粒,日均回收50公斤,还能避开海草和鱼类;第二,设备的‘微粒降解舱’能释放无害的微生物,将回收的塑料微粒分解成有机物质,不会污染海水;第三,声纹监测仪能探测1500米内的番鸭,只要它们靠近海面,机器人就会暂停工作,避免惊扰,而且设备排出的海水会经过四重过滤,确保没有微粒残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