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一番关于“打破预期”与“建立全新核心竞争力”的“高论”,如同给周宇、郑坤、钱小乐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或者说麻醉剂?)。他们暂时放下了对“努力排练”的执念,重新投入到了江城倡导的“沉浸式慵懒艺术”的探索中。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F班小队的练习室,继续维持着一种与其他地方格格不入的“养老院”氛围。
场景一:声乐“练习”
DEMO 循环播放第N遍。
江城盘腿坐在地板中央,手里拿着歌词纸,但眼睛是闭着的。他用一种近乎于气音的、带着浓浓睡意的调子哼唱着,声音小得几乎要被背景音乐盖过。
周宇三人围坐在他旁边,学着的样子,也用气声哼唱,表情努力模仿着“慵懒”,但眼神时不时会飘向门口,带着一丝残留的紧张。
江城(闭着眼):“声音……再虚一点……想象你三天没吃饭……”
周宇(努力把声音放得更虚):“这~样~?”
江城:“嗯……有点意思了……再带点……午后阳光晒屁股的……暖意……”
郑坤(试图在虚弱的声线里加入“暖意”,结果听起来像是感冒了):“阿~嚏~……不是,是这~样~?”
钱小乐(彻底放弃治疗,开始用念经的语调):“我~躺~在~沙~发~上~……”
系统提示:“宿主领导小组进行‘虚无缥缈式’发声训练,成功规避传统声乐技巧练习。奖励现金:300元/小时。”
场景二:舞蹈“编排”
江城宣布:“为了体现‘慵懒’的随机性和生活化,我们的舞蹈动作不固定,遵循‘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原则。”
于是,所谓的“排练”变成了:
音乐响起,四个人开始在练习室里漫无目的地游荡。江城可能会突然靠在墙上,慢悠悠地滑坐到地上;周宇可能学着打了个哈欠,然后动作就定格在了双手伸懒腰的姿势;郑坤可能觉得脖子痒,挠了半天;钱小乐可能走着走着,被自己的脚绊了一下,踉跄几步……
江城(及时点评):“好!周宇那个哈欠,打得很有灵魂!就是持续时间有点短,下次坚持三十秒!”
“郑坤挠脖子,动作很生活,但表情太狰狞了,要带着一种……享受的迷茫。”
“钱小乐的踉跄,很有动态美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平衡的哲学!”
周宇三人:“……”我们真的只是没控制住身体!
系统提示:“宿主将‘舞台事故预演’美化为‘生活化即兴表演’,摆烂创意获得突破。奖励现金:500元/次。”
场景三:体能“储备”
其他小组的练习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拉伸时,江城小组的休息时间是真正的休息。
江城不知从哪儿弄来几张瑜伽垫,铺在练习室最通风的角落。四个人并排躺在上面,盖着外套(江城甚至有个眼罩),进行“深度能量修复”。
有时,江城会带着他们进行“冥想”,美其名曰“与歌曲灵魂对话”。
更多的时候,是直接睡着。轻微的鼾声成为练习室的背景音之一。
偶尔有工作人员或其他练习生路过,透过门上的玻璃窗看到里面四仰八叉躺着的几个人,无不表情抽搐,摇头离开。
系统提示:“宿主将练习室成功转化为‘集体午休室’,并带动组员共同‘养精蓄锐’。奖励现金:200元/人/次。”
当然,这种“快乐修炼”也并非全无波澜。
有一次,吴签签作为导师例行巡视,恰好走到了他们练习室外。他看到里面四人躺得横七竖八,音乐还在响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推门而入。
周宇三人吓得一个激灵就要爬起来,却被江城用眼神制止。江城只是慢悠悠地摘下一只耳塞(他戴着耳机隔绝鼾声?),懒洋洋地看向吴签签。
“吴老师?”他语气带着刚被吵醒的不悦。
吴签签看着他那副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排练时间集体睡觉?!像什么样子!”
江城坐起身,揉了揉眼睛,一脸“您不懂”的表情:“吴老师,我们在进行‘情境沉浸式体验’。只有真正放松下来,才能捕捉到《慵懒的午后》这首歌最细微的情感脉搏。身体的休息,是为了精神的饱满投入。”
吴签签被他这套歪理噎得说不出话,指着他“你”了半天,最后冷哼一声:“我倒要看看,你们公演那天能‘沉浸’出个什么样子!” 说完,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周宇三人吓得心砰砰跳。
江城却打了个哈欠,重新躺下:“别管他,打扰人清梦……继续修复。”
还有一次,王撕聪抱着虚心请教(或许带点好奇)的态度,想来观摩一下江城小组的“先进排练方法”。他在门外看了五分钟,只看到四个人像放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在不同角落,眼神放空,偶尔随着音乐蠕动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