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那句轻描淡写的“同一根弦”,如同在早已沸腾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非但没有平息热度,反而引发了更剧烈、更彻底的爆炸!这一次的爆火,不再局限于音乐圈或综艺粉,而是真正意义上地席卷了全网各个角落,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社交货币。
梗的狂欢:
“同一根弦”这个短语,以其极致的反差、无可辩驳的逻辑和江城独有的懒散嘲讽气质,瞬间击中了广大网友的笑点和爽点,以病毒裂变的速度传播开来。
表情包大军率先出征:
· 江城系鞋带的截图,配上文字:“警告!文化武器,请勿用于系鞋带!”
· 江城弹琵琶的帅照,配上文字:“看清楚,这根弦,不系鞋带。”
· 甚至有人把吴签签或者“耳帝”的头像P上去,配上文字:“谁告诉你我们用的是同一根弦?(指智商)”
· 万能表情包:“你跟我说的怕是同一根弦?(意指不在一个频道)”
短视频平台二创井喷:
· 模仿秀:无数博主开始模仿江城备采时的场景,用同样的语气对镜头说:“谁告诉你___和___用的是同一根弦?” 填空内容千奇百怪,从“你打工和老板赚钱不是同一张饼”到“你追星和哥哥谈恋爱不是同一个人”,万物皆可“同一根弦”。
· 科普区:有知识区UP主真的出了一期视频,正经科普“弦”在物理学、音乐学乃至纺织学中的不同定义和应用,标题就是《论‘弦’的多样性——从江城的神回复说起》,播放量惊人。
· 鬼畜区:江城的原声“谁告诉你…用的是同一根弦?”被剪辑进各种鬼畜视频,与经典影视剧、动漫角色对话,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 生活区:美妆博主用“这不是同一根弦(刷子)”来吐槽平价替代品不好用;美食博主用“这不是同一根弦(锅)”来比较不同厨具的效果。
社交媒体刷屏:
微博、朋友圈、QQ空间……随处可见“同一根弦”梗的运用。同事间开玩笑、朋友间互怼、甚至情侣间撒娇,都可能冒出一句“我们说的怕不是同一根弦?”
“弦学”应运而生:
豆瓣甚至出现了“弦学研究中心”小组,组员自称“弦学家”,专门研究“同一根弦”梗的运用场景、哲学内涵以及对社会交往的指导意义(大雾)。小组简介写着:“在这里,我们探讨一切‘不同弦’的问题,致力于让世界减少一些无谓的争吵。”
质疑者的全面溃败:
在这样的狂欢浪潮下,此前那些试图从“技术角度”质疑江城的言论,显得如此渺小、可笑,且不合时宜。
“耳帝”的那篇长文,在“同一根弦”出炉后不到两小时,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删除或隐藏)。他的微博评论区被“弦学家”们攻陷,清一色的“请问耳帝老师,您听的和我城哥弹的,是同一根弦吗?”
之前那些匿名的“业内”、“专业人士”更是销声匿迹,仿佛从未出现过。
吴签签的粉丝彻底闭上了嘴,在绝对的舆论碾压面前,任何反驳都只会引来更汹涌的嘲讽和玩梗。
江城用一种近乎“摆烂”的姿态,没有出示任何证书,没有进行任何技术辩解,仅仅用一句跳出框架的话,就让所有精心构筑的质疑堡垒土崩瓦解。这种反套路、降维打击式的“反黑”,被网友誉为“内娱公关史上的奇迹”、“教科书级别的舆论战案例”。
官方机构的认可——神来之笔:
就在“同一根弦”梗火爆全网的当天晚上,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账号下场了。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官方微博,转发了《闪光吧!少年!》官方发布的、包含江城“同一根弦”回应片段的正片视频!
转发时配文的文字,更是精妙绝伦:
“#江城同一根弦# 理不辩不明,弦不同则音不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的是去伪存真的态度和扎实深厚的功底,而非无端的揣测与纷争。为年轻传承者的自信与从容点赞!//@闪光吧少年官方微博:【正片精彩cut】……”
“非遗协会官微点赞江城神回复!”
这个词条瞬间空降热搜第一,后面跟了一个鲜红的“爆”字!
官方机构的这一举动,意义非凡!
这不仅仅是对江城音乐技艺的再次肯定,更是对他这种回应方式、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自信”、“从容”、“不屑于无谓争论”态度的官方认可!等于是用最权威的声音,为这场“同一根弦”的舆论战盖棺定论,并且亲手为江城戴上了“年轻传承者”的桂冠。
评论区彻底沸腾:
“官方玩梗,最为致命!”
“非遗协会:这孩子,怼得漂亮!(竖大拇指)”
“这格局!这站位!秒杀一切黑子!”
“我现在相信江城真是‘梦里学会’的了,这脑回路,不像凡人!”
“协会: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他的技术,还有他这份气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