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工作室管理规章(试行版)》如同一道无形的结界,将外界娱乐圈固有的喧嚣与浮躁,温柔而坚定地隔绝在那栋带着小院的二层小楼之外。内部,是高效运转却又弥漫着闲适气息的世外桃源;外部,关于这家“奇葩”工作室的种种传闻,却在业内不胫而走,引发了无数好奇、质疑,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窥探欲。
“不加班?不打卡?老板最大?”
“听说去谈合作,连老板面都见不到,因为老板在睡觉!”
“这能经营下去?怕不是几个月就得关门大吉!”
然而,伴随着这些非议的,是江城本人在《闪光吧!少年!》决赛后不降反升、且愈发稳固的顶级热度和独特的商业价值。他就像娱乐圈的一个“BUG”,用完全反传统的姿态,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赛道。这使得许多资源方,即便对他的工作室模式心存疑虑,也无法忽视他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流量和话题潜力。
于是,在各种合作邀约中,一份分量极重、且极具试探意味的邀请,被送到了林婉的案头。
发来邀请的,是蓝莓卫视的王牌综艺——《奔跑吧,兄弟!》。这是一档已经持续了数季、拥有庞大且稳定观众基础的S级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以其激烈的游戏对抗、鲜明的成员个性和密集的笑点而着称,是无数艺人挤破头都想登上的顶级曝光平台。
而这一次,他们看中了江城在《闪光》节目中展现出的、那种总能以“清奇”脑回路化解危机、制造意想不到节目效果的独特体质,正式发出邀请,希望他能作为新一季的常驻嘉宾加入“跑男家族”!
常驻嘉宾!这意味着至少一季(通常12期左右)的固定曝光,与邓朝、陈赤赤、杨影等国民级MC搭档,其带来的知名度提升和国民度辐射,是任何短期通告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奔跑吧,兄弟!》的录制强度在业内是出了名的高。频繁的异地录制、早出晚归的作息、大量的体力消耗游戏、以及需要时刻保持活跃和综艺感的镜头需求……这一切,几乎每一条都精准地踩在江城“省力”哲学的红线上!
林婉拿着这份沉甸甸的邀请函,心情复杂。她知道这是个巨大的机会,但也预见到了老板可能会有的反应。她仔细研究了节目组的初步录制计划——果然,充斥着“凌晨四点化妆”、“通宵录制”、“高强度体能游戏”等让她眼皮直跳的字眼。
她硬着头皮,选在一个江城刚用完下午茶、心情似乎不错的时段(根据规章,这是适宜汇报工作的时间窗口),将这份邀请呈报了上去。
江城正对着一碟新出的“桂花酒酿圆子”进行餐后评估(甜度适中,酒酿香气不足,有待改进),听到林婉的汇报,他拿着小勺的手顿了顿。
“《奔跑吧,兄弟!》?”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似乎在记忆库里搜索相关信息。他想起了以前偶尔换台时扫过的画面——一群人在泥潭里打滚,在指压板上龇牙咧嘴地奔跑,互相撕扯名牌直到筋疲力尽……
麻烦。
非常麻烦。
超级耗能。
这是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三个标签。
“要跑。要早起。要熬夜。”他陈述着事实,语气里已经带上了明显的抗拒,“不接。”
林婉对此早有预料,她立刻拿出准备好的说辞:“城哥,我明白您的顾虑。节目录制确实会比较辛苦。但是,这是S级的常驻综艺,曝光度和国民度都非常高。而且,节目组看中的就是您那种……呃,‘真实不做作’、甚至有点‘懒散’的反差感,他们承诺,不会强迫您改变个人风格,甚至希望您能保持这种特质,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她顿了顿,抛出了另一个更具诱惑力的点:“而且,作为常驻嘉宾,报酬非常丰厚,是按季打包的顶级报价。”她知道,对于自家老板而言,“钱给得特别多”是可以稍微考虑一下的硬通货。
江城舀起一个圆子,没有立刻回答。丰厚的报酬确实让他心动,但一想到未来几个月可能都要在奔波、早起和体力透支中度过,他就觉得那笔钱赚得有点……亏本。精神损失费和能量补偿费太高。
就在他权衡着“巨额现金”与“巨大麻烦”之间的性价比时,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平静,悠然响起:
【叮!检测到高价值外部合作邀约:‘奔跑吧,兄弟!’常驻嘉宾。】
【触发‘被动营业’进阶任务:‘综艺里的清流’。】
【任务要求:在保持‘省力’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以宿主自身方式参与综艺录制,将‘怕麻烦’、‘反内卷’特质转化为独特节目效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任务提示:高强度体力活动可尝试‘节能’参与法;人际互动可保持‘低耗’社交模式;节目组期待的‘反差感’正是宿主的天然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