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村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溪水潺潺的声音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将“蘑菇屋”从沉睡中唤醒。《向往的摆烂生活》的正式录制,就在这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悄然开始了。
江城:躺平的艺术与被动技能点满
江城完美诠释了节目名称中的“摆烂”二字。他的活动范围,大部分时间限定在院子里的那张竹椅、客厅的懒人沙发以及二楼的卧室。
清晨,当王撕聪已经起床在院子里做拉伸,杨锦鲤哼着歌给刚发芽的菜苗浇水时,江城的房间通常毫无动静。直到阳光暖洋洋地铺满大半个院子,他才可能慢悠悠地出现在二楼走廊,穿着舒适的居家服,头发略显凌乱,倚着栏杆眺望一会儿远山,然后才趿拉着拖鞋下楼。
他的日常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固定点位躺坐: 竹椅是他的主要据点。他能以各种匪夷所思的、看起来极其舒适的姿势窝在里面,看书(通常是食谱或杂记)、喝茶、或者单纯地望着天空发呆。摄像机经常能捕捉到他盯着一片云彩移动半小时以上的“静止画面”,后期剪辑不得不配上各种内心OS和特效来增加趣味性。
2. 美食研究与等待投喂: 他对“吃什么”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会拿着竹溪村的美食地图认真研究,并对王撕聪和杨锦鲤的烹饪尝试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火候过了”、“盐少了三分”、“这个笋应该用腊肉炒而不是鲜肉”。但仅限于动口,除非涉及到他特别想吃的、且别人做不来的菜式,他才会极其偶尔地、纡尊降贵地亲自下厨露一手,往往能惊艳全场。
3. 被动技能触发: 他虽然懒,但身上仿佛自带“问题解决”被动。比如,杨锦鲤想摘院子高处熟了的柿子够不着,江城会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个带网兜的长杆,递过去,然后继续躺回椅子。王撕聪劈柴不得法,累得满头汗,江城会闭着眼睛指点一句“角度斜三分,用腰力”,王撕聪一试,果然省力不少。他似乎总能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解决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王撕聪:从“卷王”到“快乐劳力”的艰难转型
王撕聪是蘑菇屋里最忙碌的人,但他的“忙”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依旧早起,依旧抢着干活:扫地、喂节目组散养的鸡鸭、整理柴火、给菜地除草施肥。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着脸,仿佛在完成军事任务。他开始学着在劳动中寻找乐趣。
比如,他会一边浇水,一边跟菜苗说话:“快快长,长大了就能给城哥和锦鲤姐加餐了。”
劈柴的时候,他会尝试江城教的技巧,发现确实省力后,会露出一种“学到了”的惊喜表情。
他开始主动询问江城和杨锦鲤“今天想吃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点单”去准备食材,脸上带着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虽然偶尔还是会因为没事做而感到焦虑,在院子里转圈,被杨锦鲤调侃为“蘑菇屋巡逻兵”,但他已经在努力适应这种“有事做事,无事休息”的新节奏。
杨锦鲤:活力注入与氛围担当
杨锦鲤则是蘑菇屋的快乐源泉。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总能找到各种乐子。
她会给菜地里的每一棵菜取名字,兴致勃勃地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她会拉着王撕聪去溪边尝试钓鱼(虽然十有八九钓不到),或者挎着小篮子去后山竹林挖笋、捡菌子,每次都能因为她的“锦鲤体质”有些意外收获,比如挖到特别胖的冬笋,或者捡到颜色漂亮的石头。
她是江城“躺平”生活的最佳互动者。她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江城旁边,叽叽喳喳地分享她刚发现的趣事,或者试图拉江城一起玩些幼稚的小游戏。江城大多数时候只是听着,偶尔毒舌吐槽一句,但并不会真的赶她走,两人一静一动的画面,充满了温馨的喜剧感。
她还是王撕聪“放松学习”的监督员,一旦发现他又开始无意识地“卷”(比如把柴火劈得过于整齐划一),就会立刻喊停:“撕聪!停下!享受过程!不要追求完美!”
三人互动:奇妙的化学反应
三人的日常互动,产生了无数自然又爆笑的火花。
场景一:早餐吃什么?
杨锦鲤:“城哥,今天早上吃面条好不好?撕聪会和面!”
王撕聪(跃跃欲试):“对!城哥,我还会抻面!”
江城(躺在竹椅上,眼皮都没抬):“哦。那记得用高筋粉,加个鸡蛋,揉面三光,醒半小时。”
王撕聪:“……三光是?”
江城:“盆光,面光,手光。”
杨锦鲤(崇拜脸):“城哥你连这个都懂!”
江城:“嗯,动嘴比动手容易。”
场景二:午后休闲
杨锦鲤试图教江城和王撕聪玩一种她刚学会的、规则复杂的桌游。
王撕聪认真听讲,努力理解规则,眉头紧锁。
江城听了一半,打了个哈欠:“太复杂,不玩。”然后拿起旁边的古筝,随手拨了几个音,是一段舒缓的《高山流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