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当天边第一缕鱼肚白,刺破黑暗时,那辆漆黑的猛士军车,已经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江钢集团的办公楼下。
李援朝少校亲自为林远打开车门,他的脸上,、不再有昨日的审视和冰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强者的尊重。
他递给林远一张没有任何抬头,只印着一串特殊加密号码的名片。
“林董事长,”他的声音,依旧简洁有力,“这是我的直线电话,24小时开机。项目攻关过程中,有任何需要我们军方协调解决的困难,或者取得了任何阶段性的进展,都可以直接与我联系。”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郑重:“一个月!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林远接过名片,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一个字。
有些承诺,无需言语,行动才是最好的答案。
目送着军车消失在晨雾中,林远没有片刻休息,直接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办公楼。
十五分钟后,一通通紧急电话,从董事长办公室,打向了江钢的各个核心部门。
“通知孙大炮、陈启明、张猛,以及特钢生产线所有核心技术骨干,立刻到三号会议室开会!”
“通知钱斌,让他带上销售部所有关于‘军工市场’的调研报告,马上过来!”
“通知黄黎明,让他带上财务部所有关于‘研发专项资金’的预案,一起参会!”
“通知刘光明,会议期间,除了紧急公务,任何人不得打扰!另外,让食堂准备好加班的饭菜,这可能是一场要开到半夜的硬仗!”
一道道指令,从林远的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
江钢这台刚刚完成预热的战争机器,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进入了“战时状态”!
……
三号会议室,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将外界的一切光线和声音,都隔绝在外。
林远站在巨大的白板前,环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这些人,是他费尽心血,从几万名职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江钢未来的“大脑”和“脊梁”。
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929工程”和军方的信息,但他知道,他必须用另一种方式,点燃所有人的斗志。
“各位,”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今天召集大家来,只为一件事。”
他拿起红色的记号笔,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亮剑”。
“我们的特钢生产线,已经试生产成功了。但是,我们生产出来的,还只是合格品,而不是‘王牌’!”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能让我们江钢,一举摆脱‘低端’‘落后’的帽子,直接站上国内特钢领域金字塔尖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也意味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次技术上的‘长征’!”
他将从军方那里得到的技术指标,经过脱敏处理后写在了白板上。
当看到那些近乎“变态”的参数要求时,即便是以陈启明这种海归博士的骄傲,和孙大炮这种老江湖的沉稳,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林董……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陈启明扶了扶眼镜,第一个站起身,声音里充满了震惊,
“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想要在一个月内,同时解决‘超低温韧性’和‘高强度抗疲劳’这两个世界级的难题,这……这是造核潜艇吗?”技术出身的他,敏感的觉察到一些问题。
孙大炮也跟着摇了摇头,满脸愁容:“是啊,林董,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才活过来,要是把钱都投到这个无底洞里,万一失败了,我们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财务总监黄黎明,更是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最现实的担忧:“林董,初步估算,要完成这个级别的技术攻关,光是各种稀有金属的实验耗材,和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损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我们账上那点钱,可能撑不起这个项目。”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都充满了悲观和质疑的声音。
林远没有反驳,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任由大家把所有的困难和担忧,都说出来。
等到所有人都说完了,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寂时,他才缓缓地,开口了。
“你们说的,都对。”
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科学规律、资金风险、失败的后果……这些,我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考虑得更清楚。”
他看着众人,眼神无比坚定。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干!”
“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指着白板上的那些数据,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平地惊雷!
“你们以为,我们守着现在这点成绩,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我告诉你们,不可能!”
“国内的同行,在模仿我们的技术!国外的巨头,在用更低的价格,打压我们的市场!我们现在,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我们不主动去攻占技术的高地,明天我们就会被别人,死死地按死在市场的‘绞肉机’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