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的时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
但在青川,七个月的日夜足以让这片土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首先体现在街头巷尾。
曾经盘踞在县城各个角落,各路的黑恶势力及其附庸被连根拔起后,最直观的数据来自县公安局的每周治安简报。
七个月内,全县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81.2%;
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93.5%。
曾经是重灾区的城关镇,更是创下了连续四十五天“零报案”的记录。
街面上那些游手好闲的“精神小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定时巡逻的警车和随处可见的治安岗亭。
老百姓晚上出门的安全感,不再是一句空话。
这些显着社会成效的背后,是周云帆和张强二人,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
“名单我看过了。”周云帆的指尖,在一份多达三十七人的名单上轻轻敲了敲,“这里面,有几个是周正国在的时候提拔起来的老人,资历深,关系广,阻力不小吧?”
小李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是的,书记。特别是交通局的刘副局长,昨天还托人带话,想……想请您吃个饭,‘增进一下感情。”
周云帆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吃饭就不用了。”他将名单往前一推,语气不容置疑,
“通知纪委的同志,今天上午十点,准时到交通局,就地宣布处理决定。告诉他们,我的原话——谁不服,谁有意见,让他直接来我办公室谈。我随时恭候!”
“是!”小李的腰杆,瞬间挺得笔直。
这就是青川的新气象。没有了过去那些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没有了那些推诿扯皮的官场太极。
只有两个字——规矩。
在周云帆的主导下,一场名为“清风行动”的干部作风整顿,席卷了青川所有的局委办。
三十七名与张、钱两家有牵连,或是在过往工作中存在严重“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中层干部,被就地免职,或调离岗位。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这是由林远亲自审定,孟彦和顾盼共同完善。
变化,体现在政府的办事大厅。
以往企业办个审批,没有个把月、不跑个七八趟、不塞上几个红包,根本想都不要想。
现在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批文,最慢只需要三天。
所有流程线上可查,所有进度公开透明。
一名来自温州,原本只是抱着试探心态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商人,在亲身体验了“三天拿到营业执照和环评初审意见”的“青川速度”后,当场拍板追加了五千万的投资,在开发区建了一座全新的服装加工厂。
这种变化对于那些嗅觉最灵敏的资本来说,比任何华丽的招商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变化的核心在青川建投。
在青川建投集团总部,孟彦正在主持另一场“规矩”的确立。
偌大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坐在他对面的,是新组建的建投集团核心领导班子。
总工程师李珂,财务总监赵静,还有几个新提拔上来的项目部负责人。
气氛,有些凝重。
“孟总,”新任的总工程师李珂,一位严谨到有些刻板的技术专家,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指着面前那份厚厚的合作协议草案眉头紧锁,
“江钢那边提出的技术标准,比我们之前的县内标准,高了至少两个等级。特别是关于特钢基地地基的‘抗沉降系数’和‘混凝土标号’,要求极其苛刻。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的建造成本至少要上浮百分之十五。这……这超预算了。”
财务总监赵静立刻补充道:“是的,孟总。上浮百分之十五,意味着我们第一期的资金,会提前三个月用完。后续的资金缺口会非常大。我个人建议,是不是可以和江钢那边再谈谈,让他们适当降低一些非核心区域的标准?”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孟彦的身上。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本”与“质量”的博弈。
换做以前的领导,十有八九会选择“折中”,选择“变通”。
孟彦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那片已经初具雏形的工地,声音平静有力。
“各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建这个特钢基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还是为了给青川留下一个能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工业基石?”
“林书记把这个摊子交给我们,不是让我们来当一个精打细算的‘会计’,而是让我们来当一个有魄力、有远见的‘总设计师’!”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钱不够,我去找银行谈,去找市里、甚至省里要政策!预算超了,我来签字我来负责!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严厉,“标准一个毫米都不能降!!”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让整个会议室都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