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回到江南之芯集团总部时,时间已指向深夜十一点。
会客室内的灯却依然亮着。
孙大炮正襟危坐,面前的茶杯已经换了七八次,茶叶早已无味。
看到林远的身影,他猛地从沙发上弹起,一个标准的立正。
“老板!”
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林远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航班延误,让你久等了。”林远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情况怎么样?”
“报告老板!”孙大炮没有坐下,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用蓝色文件夹精心装订好的文件,双手递上,“您要的方案,请您过目。”
文件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加粗的黑体字:
《江钢集团全面数智化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
林远接过报告,直接翻到了核心内容部分。
孙大炮则像一名参谋,站在他的身侧,开始进行纲要式汇报。
“报告老板,整个工业之心项目,严格按照您当初定下的三层架构进行设计。总预算三百五十亿,分三期执行。一期工程预算八十亿,建设周期十八个月。”
“项目已经通过了集团董事会的初步审批,各主要领导都已经签字,专项资金已进入内部划拨流程。”
林远点了点头,继续翻阅。
报告的内容,全部由最精准的数据、最严谨的逻辑、最清晰的图表构成。
第一部分:感知层,设备物联 IOT 边缘计算升级方案。
“主任,感知层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完成对江钢一号、二号高炉,及配套的热轧、冷轧全产线,进行100%的数字化覆盖。”
接着孙大炮开始详细的报告:
1.1 传感器布点。 一期工程,将完成总计12,874个工业级传感器节点的安装与调试。其中包括:4,216个温度/压力传感器,精度要求±0.1%,实时监测高炉、转炉、加热炉的内部环境。
3,550个震动/声学传感器,通过AI算法,对所有核心传动设备(电机、轴承、齿轮箱)的运行状态,进行7x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现故障的提前预测。
2,108个气体/光谱分析传感器,实时分析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废水的成分,为环保与工艺优化,提供精准数据。
3,000个视觉/红外传感器,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钢坯、钢板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进行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
1.2:边缘计算节点部署。
我们将在生产一线,部署320个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每一个网关,负责管理半径五十米内的约四十个传感器节点。
网关的核心任务,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第一轮的清洗、降噪和预处理。例如,将毫秒级的震动波形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转化为可分析的频谱特征值,再上传至中心平台。数据上传量可降低95%以上,极大减轻中心服务器的压力。
1.3:一期项目核心芯片需求。
150万片工业级高可靠性MCU(微控制单元),用于各类传感器的核心控制。要求工作温度范围-40℃至12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10万小时。
5000片高性能边缘计算AI芯片,用于边缘计算网关。要求至少具备8 TOPS的AI算力,支持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并集成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
孙大炮汇报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林远,眼神灼热。
“老板,这份订单,我已经让采购部那边,列为单一来源采购,指定供应商就是我们江南之芯集团。我跟他们说了,这事儿,谁敢有二话直接卷铺盖滚蛋!”
林远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二部分:网络层建设方案。
“老板,网络层是项目的神经网络。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厂区内部的所有信息孤岛,建成一张覆盖全流程的确定性网络。”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工业5G专网建设。
“我们已经与省移动、省联通达成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共建共享的模式,投资8个亿在江钢8平方公里的厂区内,建设一张完全独立于民用网的工业5G专网。核心指标,端到端延迟严格控制在10毫秒以内。”
“每平方公里支持不低于100万个设备连接。可根据业务需求,动态划分出至少3个,具备不同QoS等级的逻辑网络切片。例如,高炉控制切片,拥有最高的优先级和最低的延迟;视频监控切片,拥有最高的带宽。”
“二是工业光纤环网升级。在5G无线覆盖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对现有的工业以太网,进行全面的光纤化升级。铺设总长度超过200公里的工业级铠装光缆,构建一个万兆到产线,千兆到桌面的冗余环网,作为5G网络的物理备份。”
“三同样也是核心芯片需求。”
“老板,这张网络同样是为咱们自己准备的。5万片高性能网络交换芯片,用于工业交换机和路由器。要求交换容量不低于1Tbps,支持TSN协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