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技术融合成功后的一个月,“多能适配核心” 推广计划在 15 个维度同步启动 —— 铁星族生产的 300 台核心设备,通过跨维度枢纽的通道门,输送至各维度的地脉监测站;联盟派出 56 支技术小队,协助当地文明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原本预计通过多能技术实现 “各维度地脉能量自主调节”,却在推广第十天出现了意外。
首先传来异常报告的是 “岩晶维度”—— 该维度的地脉能量浓度从 25% 骤降至 18%,监测站的设备显示,能量正以每小时 2% 的速度,通过多能适配核心的通道,单向流向混沌地脉区;紧接着,“风语维度”“深海维度” 也出现类似情况,能量流失导致岩晶维度的岩石地脉出现龟裂,风语维度的风属性地脉停止流动,深海维度的水下生态甚至出现 “能量缺氧” 的迹象。
“是多能适配核心的‘能量虹吸效应’!” 水晶族的监测员快速调取设备数据,发现问题出在核心的 “维度通道参数” 上 —— 由于部分维度的地脉基础频率与混沌地脉存在偏差,多能适配核心在建立能量连接时,误将 “双向调节” 设置成了 “单向传输”,导致低频率维度的能量被高频率的混沌地脉虹吸,形成失衡。
暗紫维度的首席工程师暗紫立刻通过全息通讯分析:“我们的暗能核心在单一维度使用时,会自动匹配当地地脉频率,但与多能技术融合后,维度间的频率差异被放大,现有算法无法实时校准多维度参数,才引发了虹吸。若不及时修正,15 个维度的地脉能量会在 72 小时内降至 10% 以下,触发‘维度地脉休眠’,到时候整个维度的生态都会崩溃!”
小萤召集跨维度紧急会议,各维度文明代表纷纷提出建议:岩晶维度提议暂时关闭多能适配核心,阻断能量流失;风语维度希望调整通道门的能量传输阈值,限制单向流动;深海维度则建议从混沌地脉区反向输送能量,弥补流失缺口。但这些方案要么治标不治本,要么会加重混沌地脉的能量负担,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小萤再次翻开楚玄武的原始笔记,在 “维度能量平衡” 的章节中,找到一段用 15 种维度能量共同标注的关键记载 —— 需同步注入 15 种维度能量才能解锁:“多维度能量,频率各异,单向则失衡,需建‘维度能量均衡网’,以万脉之心为调控中枢,在各维度通道门布置‘频率校准晶核’,实时匹配地脉频率,化单向为双向,方可保各维度能量永续平衡。” 笔记旁画着均衡网的结构图:以混沌地脉区为中心,15 条能量通道呈放射状连接各维度,每条通道中点布置校准晶核,万脉之心悬浮在中心,形成动态平衡的网络。
结合笔记方案与各维度技术,最终确定解决方案:“第一步,由铁星族与暗紫维度联合升级多能适配核心的算法,增加‘维度频率自动校准’功能,关闭单向传输模式;第二步,水晶族研发‘频率校准晶核’,嵌入各维度通道门,实时监测并修正地脉频率偏差;第三步,星灵族用星灵本源能量激活均衡网的‘能量缓冲层’,防止校准过程中能量波动加剧;第四步,小萤团队操控万脉之心,作为均衡网的调控中枢,引导各维度能量双向流动,恢复平衡。”
方案启动后,铁星族的工程师与暗紫维度的技术人员组成 “算法攻坚组”,在 “传承号” 的科研舱内昼夜奋战 —— 他们从楚玄武笔记中提取 “维度频率匹配公式”,结合 15 个维度的地脉数据,开发出 “动态校准算法”,能在 0.1 秒内识别并修正频率偏差;水晶族则用 15 种维度的本源晶体,融合星金粉末,锻造出 15 枚 “频率校准晶核”,每枚晶核对应一个维度,表面刻满能自动适配频率的符文。
当第一批频率校准晶核送达岩晶维度时,该维度的能量浓度已降至 15%,岩石地脉的龟裂范围扩大了三倍。小萤团队与岩晶维度的技术人员协作,将晶核嵌入通道门 —— 晶核接触通道的瞬间,释放出淡金色的校准能量,岩晶维度的地脉频率从 80Hz 缓慢调整至与混沌地脉匹配的 60Hz,能量流失速度从每小时 2% 降至 0.5%,地脉龟裂也逐渐停止。
与此同时,星灵族的祭司们在跨维度枢纽周边布置 “能量缓冲层”—— 淡金色的能量场如同透明的穹顶,覆盖所有维度通道门,当校准晶核调整频率时,缓冲层能吸收多余的能量波动,避免对周边地脉造成二次干扰;万脉之心则在小萤的操控下,释放出 “均衡调控能量”,顺着 15 条通道流向各维度,如同宇宙中的 “能量调节泵”,将混沌地脉区多余的能量反向输送至流失维度,加速平衡恢复。
在风语维度,当校准晶核激活后,停止流动的风属性地脉重新开始旋转,能量浓度从 16% 回升至 19%;在深海维度,反向输送的能量让水下生态恢复活力,原本因能量缺氧而濒临死亡的 “深海能量藻” 重新焕发生机。但就在均衡网即将全面稳定时,“炎火维度” 的通道门突然爆发能量波动 —— 该维度的地脉频率高达 100Hz,校准晶核在调整过程中出现过载,晶核表面的符文开始闪烁红光,能量流失不仅没有停止,反而短暂加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