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带着深秋特有的柔和,洒在柳树村的土路上。乐乐的车刚拐进村口,就看见小远领着五六个半大孩子,蹲在村口老槐树下张望——孩子们手里都攥着小铲子,裤脚沾着泥土,显然是早就等急了。
“姐姐!”小远第一个跳起来,怀里还抱着个搪瓷小盆,盆里装着半盆清水,“俺们把村里的草莓苗都检查了一遍,有十二棵都冒新芽了!就是柳大爷家的两盆,叶子有点卷,俺们不敢乱动,等着你来看看。”
乐乐笑着把车后备箱打开,里面装着两袋草莓专用肥、几包多菌灵,还有十几把新的小耙子。“这些肥是专门给草莓苗准备的,薄肥勤施,一次不能撒太多。”她拿起一袋肥料,往小远的搪瓷盆里倒了一点,“像这样,每盆撒一小勺,然后用耙子轻轻拌在基质表面,再浇点水就行,记住不能沾到新芽上,会烧苗的。”
孩子们围过来,睁着眼睛看得认真。村里的孩子们大多跟着长辈种过庄稼,却没见过这么“金贵”的种法,最小的妞妞攥着小耙子,小声问:“姐姐,为啥草莓不能像种玉米那样,把肥埋在根底下呀?”
“因为草莓的根很细,像小绒毛一样,埋太深会把根烧坏。”乐乐蹲下来,从花盆里轻轻扒开一点基质,露出细细的白色根须,“你们看,这些根要呼吸空气,还要吸收水分,肥离得太近,就像咱们吃饭吃太咸,会不舒服的。”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立刻拿着工具分散到各家院子里。柳大爷家的两盆草莓苗摆在院角,叶片边缘微微发卷,还带着点淡淡的黄褐色。乐乐摸了摸基质,发现表面干硬,底下却有点返潮——显然是浇水时只浇了表面,没浇透,根系缺水才卷叶。
“大爷,您浇水的时候,得慢慢浇,直到盆底漏水才算浇透。”乐乐拿起水壶,沿着盆边慢慢注水,看着水一点点渗进基质,“您这两盆放在院角,风大,水分蒸发快,得比别家多浇一次水,但不能积水,不然根会烂的。”
柳大爷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记着:“俺以前种庄稼,都是大水漫灌,没想到这草莓这么娇气。”乐乐笑着递过一包多菌灵:“您把这个兑在水里,给苗喷一喷,能预防叶子生病,等过两天,叶片就会舒展开了。”
正说着,柳村长扛着个竹编筐走过来,筐里装着刚摘的山楂:“姑娘,尝尝俺们村的山楂,酸甜得很!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还带着露水。”他把筐放在石桌上,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天城里有个老板给俺打电话,说听超市说咱们的菜新鲜,想订一批有机蔬菜,给他们公司的员工做工作餐,还问能不能去基地看看。”
乐乐心里一动——公司订单可比超市零售稳定,要是能谈成,基地的菜又多了个销路。“大爷,您有他的联系方式吗?我回去就跟他联系,要是他方便,随时能来基地考察。”柳村长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个纸条,上面写着电话和名字:“姓王,是个食品公司的老板,说话挺客气的,应该是个实在人。”
乐乐把纸条收好,刚要说话,就看见妞妞举着个花盆跑过来:“姐姐!俺的苗也冒芽了!你快看!”花盆里,一抹嫩绿顶着点褐色的种壳,像个刚睡醒的小娃娃,乐乐忍不住摸了摸:“真棒,妞妞照顾得真好,以后这棵苗肯定能结好多草莓。”
中午的时候,全村的草莓苗都施完了肥。柳大娘非要留乐乐吃饭,灶台上炖着土豆炖鸡块,香味飘满了院子。小远坐在旁边,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说:“姐姐,俺表哥昨天给俺打电话,说他那边的超市没有新鲜草莓,等咱们的草莓熟了,能不能多寄点给他?他想分给同事尝尝。”
“当然可以,”乐乐夹了块土豆放进嘴里,心里暖暖的,“等草莓熟了,咱们先摘一批,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尝鲜,剩下的就寄给你表哥,再送点给超市的王经理,让他们也尝尝咱们柳树村的草莓。”
吃完饭,乐乐准备返程。孩子们跟着她送到村口,小远拉着她的衣角:“姐姐,下次来的时候,能不能教俺们给草莓掐尖呀?柳大娘说,掐了尖才能结更多果。”乐乐笑着点头:“当然能,下次来,咱们还带个小喷壶,教你们给草莓苗喷水。”
车开出去老远,还能看见孩子们站在村口挥手。乐乐拿出手机,给王经理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王经理的声音很热情:“乐乐是吧?柳村长跟我提过你,我这周末刚好有空,想去基地看看,顺便聊聊订单的事,你看方便吗?”
“方便,太方便了!”乐乐立刻说,“我在基地等您,您要是找不到路,我给您发个定位。”挂了电话,乐乐心里满是期待——要是能谈成这个公司订单,基地的蔬菜就能稳定供应,村里的乡亲们也能多赚点钱,连柳树村的草莓,说不定都能找到销路。
回到基地时,老陈正在仓库里整理蔬菜。看见乐乐回来,他立刻迎上来:“超市刚才打电话了,说这次的蔬菜卖得特别好,小油菜中午就卖完了,让咱们下周多送点。”他递过来一张单子,“还有,上次扣的货款,他们也退回来了,说以后只要蔬菜品质好,还能给咱们提高点收购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