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野司令部。刘川刚与聂政委、韩楚等人商讨完新缴获美械的分配方案,机要参谋就送来了一份来自延安的电报。
聂政委接过电报,迅速浏览,随后将电报递给刘川:“老刘,中央的询问和建议来了。”
刘川接过电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字句,他将电报传给旁边的韩楚:“大家都看看,中央关心关外战事,也体谅其他兄弟部队的困难。”
韩楚看得极快,扫了一眼就抬起头,:“中央询问我们八个月内能否解决东北问题,然后入关作战,司令员,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士气,我感觉不需要八个月,同时建议陈易同志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询问司令员的建议。”
参谋长刘亚接过电报,看得更为仔细,沉吟道:“中央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关内各野战军还处于防御和积蓄力量阶段,压力很大,希望我们早日入关分担。但八个月,时间上是充裕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解决锦州、葫芦岛这三十万敌军。”
肖光接口道:“锦州是硬骨头,国民党军范汉杰经营多年,工事坚固。强攻代价必然不小。但如果战术得当,未必不能速决。”
政治部主任谭正更关注全局影响:“如果我们能提前入关,不仅在军事上能极大缓解兄弟部队的压力,在政治上也必将沉重打击国民党的气焰,极大鼓舞全国军民的信心。这个意义,非同小可。”
刘川等大家都说完了:“不需要八个月,韩楚说得对,太保守了。我们刚刚完成整训,士气正旺,装备得到极大补充,后勤保障有力。而敌人新败,蜷缩在几个孤立的据点里,士气低落,互相猜忌。”
他面对众人:“回复中央,东北野战军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三到五个月内,彻底解决东北境内的国民党军残余力量,然后,挥师入关,”
“三到五个月?”聂政委沉吟一下,随即坚定点头,“我看可以,有把握,”
韩楚呲着嘴:“就该这么干,磨磨蹭蹭不是我们东野的风格,司令员下命令吧,怎么打?”
刘川看向刘亚:“参谋长,立刻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名义,给中央回电。内容如下:一、东野完全理解中央战略意图及关内兄弟部队之困难;二、东野有绝对把握于三至五个月内肃清东北境内之敌;三、如有可能中央协调华北部队,对傅作义部及平津地区施加压力,牵制其可能的增援;”
“是,”刘亚迅速记录,转身就去安排发报。
“另外,”刘川叫住他:“以我个人名义,再发一电,完全同意陈易同志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他在山东工作多年,情况熟悉,能迅速打开局面。”
聂政委补充道:“陈易同志原则性强,军政双优,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延安的回电比预想的还要快。不仅完全同意了东野的部署,更明确任命陈易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要求其尽快赴任,整合山东力量,策应东北决战。
消息传到东野司令部,几位主要领导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央这是给我们创造了最好的外部条件啊。”聂政委感慨道。
“现在,就看我们自己的了。”刘川目光扫过韩楚、刘亚、肖光、谭正等人:“立刻召开纵队以上干部作战会议。目标,锦州,”
作战会议东野司令部召开。各纵队司令员、政委济济一堂,刚刚经过大练兵和尖刀团评选的将领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
刘川直接切入主题,将中央的电报精神和东野的决心向与会干部做了通报。
“三到五个月,解决东北问题,然后,我们打出去,”刘川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一阵兴奋低语。
李云龙站起来:“司令员,政委,我请战,请把主攻锦州的任务交给我们一纵,保证第一个把红旗插上锦州城头,”
丁伟不紧不慢地喝了口水,说道:“老李,打锦州是攻坚战,光靠猛打猛冲不行。我们二纵炮兵团刚换装了美式榴弹炮,攻坚拔点正需要这样的硬家伙。”
梁中玉也不甘示弱:“司令员,我们装甲纵队休整补充完毕,就等着打这种硬仗,步坦协同我们练了又练,正好拿锦州来检验成果,”
“都别争,”韩楚出声压住场面,“仗有你们打的,锦州不是只有一个门,怎么打,要通盘考虑,服从司令部统一部署,”
刘川示意大家安静,让参谋长刘亚介绍敌情和初步作战构想。
刘亚走到锦州城防图前,详细讲解了范汉杰部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火力配系等情况:“敌人依托锦州老城和外围的配水池、亮甲山、紫荆山等制高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明确堡、暗堡、铁丝网、雷区层层密布。其炮兵力量也不容小觑。强攻,必然付出重大伤亡。”
他继续说道:“司令员的初步意图是,采取‘围城打援,重点突破,分割歼灭’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包围锦州,吸引葫芦岛之敌来援,我集中主力在塔山、高桥一带预设阵地,先打掉援军,然后,再回头收拾锦州之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